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城乡户口并轨之措施标志着城乡居民身份的统一,既打破了二元制户籍管理模式,又有效消除城乡壁垒,有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同时,国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也为相适应的土地、住房、就业、养老、医疗等管理制度的改革打下基础,以进一步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
近年来,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凸显、边缘化群体贫困程度加剧、弱势群体就业得不到保障等等一系列与社会、民生相关的问题均与二元制的户籍制度有关。因此,鉴于这种情况,国家于201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动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一化,并适度放宽落户限制。
换言之,从名义上来讲不再区分“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大家统称为“居民户口”。众所周知,土地、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等多项权益与户口制度密不可分,而一旦农业户口取消统一为居民户口,是否意味着权益的丧失?对于这点,国家早有定论,户籍制度的变革不影响农民的各项权益,但下述3件事建议农民趁早办!
①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与不动产登记证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民享有承包地权益的有效凭证,牵涉到土地流转、自愿有偿退出、土地入股、征收拆迁等等事宜时,此项证书意义非凡;不动产登记证书是农村房屋产权的重要凭证,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完成之后,农户要抓紧拿到不动产登记,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这2项证书对于农民未来享受土地红利至关重要。
②“排队”申请宅基地
宅基地资源紧缺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农村宅基地是确保农民住房权利的根本,在国家严禁占用耕地建房的背景下,宅基地“升值”的空间势必进一步加大。因此,如若你们村还有自留地或者非农耕用地,建议排队申请宅基地,一旦获批,未来恐将给你带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收益。
③非转农(如果还可以操作)
如今,农转非“敞开大门”,进城落户的限制条件逐渐宽松;而非转农“上了把锁”,想要把城镇户口迁到农村,恐难上加难。除了需要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之外,各项资料都必不可少,且必须满足户籍政策及地方规定。在户口、土地升值的背景下,非转农越来越难操作,如果你们那里还可以办理的话,要趁早了,毕竟未来农业户口的红利一波接一波,错过就不再有了。
总而言之,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村推动土地、医保、养老、住房等等其他制度改革的基础,取消户籍身份的差别统一为居民户口同时也是为了消除壁垒,打破不平等现象的重大举措。在国家各项资源、资金及政策向农村倾斜的背景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福利来帮助咱老百姓摆脱贫困,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小日子越过越好!对此,你又是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