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爱恨随意。
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
周末回娘家,看到邻居刘阿姨坐在家门口,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抱怨自己的儿子不孝。
我母亲和几个同村的人一直在不停地劝刘阿姨“想开一点、别气着身体”,待我走上前,才知晓了原因。
前几天,刘阿姨背着包裹千里迢迢跑去投奔了儿子,原本她是想着在儿子家呆上一段时间,帮忙做个饭、打扫一下家务,以及接送小孙女上下学,未曾想,仅仅住了两天,儿媳就变着法子“撵”她走。
一天,儿媳接孙女回来后直接问她,妈,您大老远来这,不是就为了给我们做顿饭吧?
刘阿姨有些不满:“你什么意思?我过来看看我儿子、孙女,难道不行吗?再说了,我现在身体本来就不太硬朗,一个人在家万一有什么事儿,身边都没有搭把手的人,说不定哪一天死在了院子里,儿子都不知道!所以,就算我说要一直住在这里养老,儿子他也不能说一个不字。”
儿媳笑了笑:妈,刘晨孝敬您那自然是应该的,但我没有这义务吧,如果您让他尽孝,那最好让他在附近给您再租一间房,花多少钱我都不会说啥。只是,恕我直言,您在我家住一阵儿可以,但在这里养老不行!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听到儿媳这番话,刘阿姨瞬间就炸了毛:你怎么和我说话呢?我大老远跑过来,就住了两天,儿子还没有说话,你凭什么要赶我走?这是我儿子家,我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你还真管不着。
看到刘阿姨的态度,儿媳很是无奈:“妈,那么多年过去了,您还是和以前一样……这么说吧,这个家是我和刘晨一点点打拼所赚来的,当然,还有我娘家父母给的二十多万,您呢?您给过我们什么了呢?我和刘晨结婚的时候,您看不上我,什么也不愿意提供,什么车房彩礼,全都没有,说是有骨气就要靠自己双手去挣。好吧,我也认了,毕竟啃老也不是多么好的事儿,后来,我怀孕、生了女儿,您又是怎么做的呢?预产期前三天才过来,在医院呆了两天就回了家,因为大姑子家的儿子生了重病,您要赶过去帮她……就这样,您一走就是多年,一直到我女儿现在快要十岁,您都没有再主动提过要来帮忙。这些年,我父母出钱出力,您在干什么呢?现在您老了,需要养老了,您才想起有个儿子、儿媳,您觉得您做的对吗?
是,房子是有您儿子的一部分功劳,也正因为是这样,我才说您可以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但也仅限于此,在这里养老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您接受不了,那么,可以随时让您儿子和我离婚。”
儿媳的一番话让刘阿姨愤怒无比,她本想接着反驳几句,但却无言以对。
刘阿姨当然是理亏的,儿媳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都是实情,她本以为这么多年,也没怎么麻烦过儿子、儿媳,如今自己示一下弱,以前的事情儿媳可以过往不究,谁知她竟一直都“铭记于心”。
饶是这样,刘阿姨还是有些不甘心,她在儿子下班回到家后,把儿媳说的话一字不差的说给了他听,本想儿子可以说句公道话,谁知,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妈,别闹了!我好不容易过得好一点,您就别再瞎掺合了,我知道,自从父亲生病去世之后您一个人太孤单,我也理解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这样吧,我在这个小区里给您租一间房,以后可以随时看您,您晚年的养老也不用再担心。”
儿子的话让刘阿姨寒了心,儿媳不原谅她、不让她住在家里就算了,可是儿子,他非但没有维护自己,反而还认同儿媳的行为。
想一想,她今年已经65岁了,虽然说大不算很大,但说小也不小,她其实也想在老家一个人种种地、卖卖菜,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眼看着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她不想自己到死都是孤苦伶仃,所以,才想要跑去儿子家养老。
本来她以为儿子可以体谅自己,能满足她的要求,在自己的晚年尽一尽孝心,毕竟是自己和老伴儿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大学、他才得以到城市扎根,谁知,到了跟前儿才发现,竟都是她“一厢情愿”罢了。
越想,刘阿姨越是生气,她不仅拒绝了儿子的提议,劈头盖脸的骂了他一顿,而且在第三天的一大早便一个人愤然离去。
虽说从儿子家已经回来了几天,但刘阿姨依然心有怨气,再加上偶尔看到其他人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对比下来,难免触景生情、意难平。
“我知道儿子在城市生活不容易、压力大,我过去又不是添乱,无非是想帮帮忙、解解闷,怎么就不行了呢?我把他养这么大,到老了他还不愿意和我住在一起,要让我单独住,这和我一个人在老家呆着又有什么区别?胳膊肘子朝外拐的家伙,就知道一味的听老婆的话,这样的儿子和白眼狼有什么区别!”
刘阿姨就这样哭着骂着,骂儿子不孝,也骂儿媳无情。
65岁婆婆千里迢迢“投奔”儿子,儿媳:住一阵儿可以,但养老不行。
表面上看起来,刘阿姨的经历着实心酸。
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长大,看着他结婚成家,本想着自己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的时候,可以依靠儿子,保障自己晚年的养老生活,谁知,竟被他和儿媳提出“单独找房住”。
这种变相的“嫌弃”换做任何一个老人心里都会不好受。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养儿防老”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尤其是自己上了年纪身体不行、也没有太多钱的情况下,那么,作为儿子,给父母养老是天经地义。
但儿子“单独租一间房让母亲住”的态度真的是不孝吗?
在我看来,实属无奈之举。
在一个婆媳关系本就不睦的家庭,如果强行再让婆媳两个人共住一个屋檐下,那么,不仅会引起婆媳之间更多、更大的矛盾,而且也会破坏一向不错的夫妻关系。
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任何一个男人愿意看到、面对的。
很多时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来说,工作上本就有不少压力,倘若回到家再面对难以调和的婆媳、夫妻关系,势必是难以忍受的。
虽然人们常说男人是婆媳关系的润滑剂,但如果一直在这些“家务事”里来回折腾,长此以往,男人也一定会消极、烦躁、心力交瘁。
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只有“家”这个大后方安宁、和谐,他才可以安心、一心一意在前方努力拼事业。
儿子所做所为实属无奈,那么,儿媳呢?真的就是无情吗?
其实,提及婆媳关系,很多人都会说那句: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婆媳之间,终究是需要以心换心,即便做不到如母女般相处,那也一定要给彼此留有一些情分。
作为婆婆,自己毕竟是“过来人”,也曾是妻子、儿媳,不管在生活习惯、脾性上和儿媳合不合得来,不管喜不喜欢儿媳,都要明白:她是陪你儿子大半辈子的爱人,只有儿媳好、儿子才能更好。所以,在自己能帮的时候不如帮儿媳一把,这,其实是给自己的以后留有余地。
人们常说:婆婆帮儿媳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这句话听起来是没错,但谁能保证自己这一生没有困难、需要别人帮的时候呢?
其实很多时候,婆媳之间根本就不需要十年,有很多婆婆在力所能及之时帮了儿媳,在她生病、或者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儿媳往往都会挺身而出。
有一些婆婆总觉得自己有儿子,老了、病了不用靠儿媳,这样想也没错,毕竟自己的爹妈自己要孝顺,但前提是:儿子经济条件好、没有任何压力、可以随时随地照顾你。倘若儿子经济能力一般、过得平凡普通、甚至连请一个长假都难,那么,照顾婆婆的重担最后落在了谁的肩上?
有一句话叫:有因必有果。
当婆婆在儿媳有难处而冷眼旁观的时候,那么,就不要在老了需要人照顾时去指责儿媳“无情”。
虽然人人都提倡“以德报怨”,但有些伤害,一旦形成了伤疤,再好的“德”也难以让它愈合。
人这一生,助人往往就是助己。
只是,太多的人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