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炎炎烈日,看晋南农村靠崖院里相差百斤老夫妇的惬意养老生活
2021-07-28 08:52  浏览:60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如今正是大暑时节,天气异常炎热,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柏油路面晒得发烫。住在楼房里的人们恨不得24小时开着空调,可是吹久了也会得空调病,整个人懒懒的,不愿意动弹也没有胃口吃饭,加上听着窗户外面知了的不停叫声,更心烦意乱,感觉现在夏天怎么这么难熬。想想小时候住窑洞,家里连风扇都没有,午睡时还得盖上毛巾被,不小心就会冻着。是小时候天气没有这么热还是现在的人不抗热了?小编准备去乡下走走,看看那些坚守在窑洞里的人们夏天是怎么过的。




晋南地处黄土高原,属于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由于黄土具有直立的特点,再加上黄土保暖性好,而黄土高原又干燥少雨,光线充足,智慧的先民们创造性地发明了窑洞这种民居,祖祖辈辈的居民因势而建,修地坑院、靠崖院,解决了民生中最重要的居住问题。可惜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纷纷弃窑上院,住进了亮堂堂的砖瓦平房或者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大多数窑洞都已经废弃,留下的只是一些恋旧的老人。




我们驱车来到了一条偏僻的沟壑中,这里曾经是一个自然村,黄土窑洞依地势建在沟壑两边,中间部分则用窑洞挖出来的黄土填起成了道路。大多窑洞小院都已人去窑空,或者大门紧闭,沿路而行,一个没有大门的小院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虽然没有大门,主人依然细心地用碎砖头垒起了院墙,上面还栽植了花草,立面还留有小洞,像是造出艺术造型。院子里晾有衣服,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有人居住。晋南的乡村,依然保存着“衣冠简朴古风存”的风俗,经常会碰到不装大门的,也不用担心物品丢失。




我们进了院子,环顾四周:这是一处原汁原味的黄土小院,门口摆放着水瓮,还有烧火用的柴火灶,墙上也是见缝插针的挂着各种生活用品。虽然看起来有点杂乱,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院子里种满了蔬菜花草,长势都非常好,还有一大株牡丹花,现在花期已过,结满了种子,不远处一个简易棚子里还养着10多只鸡。




院子的主人看到有客来访,热情问道,你们是干嘛的,大热天的跑出来?我们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老人说先进屋凉快会喝口水再说,这大热天的真是怪不容易的。


听见我们说话声,又出来了一位大娘,不用说是大爷的老伴,只是这盛夏时节,还穿着马甲,是不是有点过了?大娘说这窑洞里凉,自己身子骨又弱,所以穿得厚点,前几天就因为中午睡觉没盖好,感冒了好多天,这才刚好点。再看看大爷穿的也是长袖T恤,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吊带背心,看来窑洞里是真凉快呀。




我们一群人进了窑洞,立马觉得一阵凉气袭来,坐了一会还感觉胳膊凉飕飕的,怪不得老两口都穿长袖。大爷家的窑洞和大多数老年人家一样,墙上贴满了喜庆的画,一铺大炕,电视机都上了炕:用箱子抬了起来,刚好可以靠在炕上看电视,还充分利用了空间,腾出来炕对面的桌子的地方,




这是一个老式的八仙桌,还雕有花纹,兼具了餐桌、茶几和保险柜的功能,一个抽屉还上了锁,大娘说这是自己的陪嫁,有60多年了,看着以前的老物件觉得那会的人手真巧,感觉人人都能当个艺术家,同行的一位影友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能值不少钱的,大娘乐了,谁要呀,也就自己看着是个念想。




老两口坐在炕沿上给我们讲起了他俩的故事:以前结婚没有老人给准备好房子这个说法,这个小院子是他们年轻时候自己修的,大娘说得亏那会年轻,给自己弄新家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老伴白天干完地里的活再来打窑,我们看到大爷身材魁梧,年轻时肯定是个壮劳力,相比之下这大娘显得越发瘦弱。就问他俩的体重,大爷说大娘现在最多70斤,我差不多比她要多100斤,现在年龄大了瘦了,要不可不止100斤,说的我们都笑了起来:这身板干活肯定行。




大娘说,他俩在这里养大了3个孩子,如今都在外面安了家,隔三差五地回来看看。在这住了大半辈子了,这窑洞里冬暖夏凉很适合养老居住,现在年龄大了,孩子们不让种地了,就着这么大的院子,养鸡种菜都够使了。大娘带我们去看她养的鸡,散养太脏,就在鸡窝外面搭了一个简易棚子,通风采光放养都不耽误。大娘说这些鸡下的蛋足够自己吃了,吃不完的就攒着孩子们回来带走,自己养的鸡下的蛋,吃着放心,种的菜她们根本吃不完,孩子们回来看他们每次都能带走一些,自己种的菜,都是应季蔬菜,基本不打农药。年龄大了有个事干不空虚,老闲着也能闲出毛病来。




院子里这对奇怪的板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古朴笨拙,但又不失灵巧。大爷说这是他自己十多年前做的,前些年孩子孙子回来人多板凳不够用的。村里人讲究就地取材,自己虽没学过木匠活,但是家里锯子啥的有,卯榫的咱做不了,就另想它法,农村不缺木头。用树干锯成一截一截,然后再慢慢锯成三条腿,再加上上面的面板就行了,虽然笨拙,但是非常耐用,




这都有十多年了,你看看还是很结实。一个朋友说大爷你果然很有艺术细胞啊,一句话说的奶奶掩面笑了起来:他那是歪主意,正经的板凳也不会做,买得又嫌不结实耐用,自己创造了这种板凳,做完又怕别人说难看,还自己琢磨着在上面雕刻了花纹,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却很结实,孙子们回来滚来滚去当玩具玩,这么多年也没见破损,也算是物尽其用吧。一个朋友笑说,大爷这板凳花钱都买不到,以后可以做传家宝了。你觉得呢?




临别时老人坚持要送我们到大路上,看着老两口发自内心的笑脸,觉得他们的养老方式真是惬意:只要身体健康,按自己的的生活方式在自己习惯的窑洞院子里生活,养鸡, 种菜,种花,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养老方式。物质上可能会比城里人稍微匮乏,精神上的放松富足是无可比拟的。老人年龄大了,对儿女们要求不高,只要常回家看看就行。这种养老方式你有没有羡慕?更多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欢迎留言。【更多百姓图片故事请点击关注】


发布人:990c****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