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年轻一代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空巢老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都说“养儿防老”,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养老似乎也是个大难题。更有相关机构调查了老人们的退休金,并将其划分为10个等级。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老人退休后的收入情况还是很可观的,可能是由于现在的60后大多是干部或者职工,甚至有部分老人年入百万,都快赶上很多企业白领的收入了。因此我们大可放心,老人们在物质方面应该是有所保障的。
不过虽然依旧有年入百万的老人,但那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是应该以平均人数为准,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老年人的年收入大概为10-20万,虽然谈不上阔绰,但温饱还是不成问题。仅有少数的老人年收入不足1万,这些群体的生活可能存在压力,需要靠子女养活。
当然,每个地方的物价不一样,消费水平也会有所不同。相同退休金的老人,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年收入5万就能解决温饱,但是在江浙等较为富庶的地可能日子反倒会紧张一些。因此我们还是要根据客观情况看待问题。
国内老人的养老成本高源于哪里?
1、子女方面开支
社会压力的增大同样会到年轻人的生活水平,尤其是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人甚至工资都不够付房租,只能靠家中父母接济。有些父母放心不下子女,还会给他们置办婚房,准备彩礼、嫁妆等等。还有一些年轻人刚刚结婚生子,花费巨大,更是需要父母的扶持。这些还算好一点,有些家庭中的孩子,甚至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只能啃老。连生活费用都要伸手向老人索要。这种情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水平。
2、健康方面开支
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老化,再加上年轻时的不注重保养,难免会有各种大病小病。体检、养身也就提上日程。有些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傍身,需要长期复查吃药维持身体状况。于是医疗也成了生活比重,占比较大的一项开支。再加上现在有些机构抓准了老人的这种心态,专门骗他们买各种保健品,老人不愿意因为这些麻烦子女,也就大多自掏腰包。
国内老人养老都有哪些方式?
1、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也是国内大部分家庭子女赡养父母的方式,也是最轻松自在的一种模式。老人们可以陪伴在子女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甚至有些老人还会给子女照看孩子,重新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够每天忙忙碌碌,不会存在退休后感到空虚的情况。
同时,一些高龄的老人由于思想比较靠后,没有现代人这种开放的观念,会对一些养老机构有抵触的情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模式也有很多弊端,比如有些人只是没有钱将老人送去养老院,同时子女又太忙,没有时间照看老人,于是便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甚至有些无法自理,生病卧床也无人知晓。
2、单位养老模式
单位养老模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老人们不想耽误子女的工作和时间,就和几个亲近的朋友或者同事住在一起,闲暇的时候能够一起跳跳广场舞,搓搓麻将。平日里遇到问题也能够相互照应。同时有人陪伴也不会感到孤独。
但这种模式只适合一些刚刚退休,身体孩较为硬朗的老年人。如果已经有重大疾病,或者行动不便还是需要子女亲自赡养。毕竟单位养老缺乏法律层面的保护和约束,同时也缺乏医疗知识,也是一大风险。
3、社区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会为在家居住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一来能够帮年轻人承担一部分养老的压力,解决一些困难。二来,居家生活也让老人更容易接受。三者,专业的服务也让老人健康更具有保障,子女也更放心。但这种模式目前还没有普及,形成一定的市场结构,服务人员鱼龙混杂,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同时资金有限,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选择这种模式,一定要认真考虑,仔细挑选。
4、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养老院、敬老院等。他们提供居住、生活照料等服务。并且有医务人员,能够保障老人的健康。但弊端是大多数机构的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健全,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而且老人们都希望能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抵触于这种养老模式。还有就是很多新闻所报道的部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会虐待老人,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总结:
父母将生命中一半的爱都给了我们,当他们步入老年,我们也应该承担起为人子女赡养的责任,为他们的老年生活撑起一把保护伞。在没有精力赡养父母的情况下,赡养父母要询问老人的意见,遵从老人的意愿。在挑选养老机构的时候要认真对待,对各项模式的利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再进行选择。最后养老机构也只是辅助,赡养父母说到底还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