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65岁老人:每月7000退休金,帮忙带娃,却被儿女视为“仇人”
2021-03-06 20:34  浏览:43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变老,这是不可逆转的,即使你感到害怕、恐惧、抵触都无济于事。

很多老人奋斗了一辈子,把自己献给了家庭和子女,却唯独忽略了自己。年轻时劳心劳力,年老时又忧心忡忡。

邻居家曾有一个老人,已经80多岁了,自己已经不能做饭,就连出去买饭也是非常费劲的,邻居们出门有时都会帮她带些易存放的食物。

曾有一次老人病了,邻居们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他在邻市工作的儿子急匆匆地赶来,一个远嫁的女儿抽抽搭搭的诉一会儿苦,终究是没法赶过来。

儿子在医院呆了几天,不敢请太长时间的假,着急回公司。儿子临走时老人摸摸儿子的头,多有不舍,儿子也流着泪说:爸,我真的是没办法,我压力太大,家里两个都是男孩,都要买房娶媳妇,要不我也不能这把年纪了,还怕丢了工作。


老人出院了,拖着颤巍巍的身体走动,依旧靠着邻居的帮助,自己照顾自己。有的邻居替她打抱不平,老人却说:“我儿子也不容易,女儿也有难处,人老了,万人嫌。都怨我呀,我是盼着死的,别拖累了儿孙。”

很多邻居私下里说,就是这个老人生活不富裕,要是能接济儿女,他的日子就不会这样苦了。

他们说得有道理吗?当然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但又不全对。

因为我就曾遇见过一个每月7000退休金,大部分都补贴给了子女,还帮着小辈带娃,却仍然被儿女视为“仇人”的老人。


赵阿姨的老伴在赵阿姨要退休的前一年去世了,两位老人感情很好,赵阿姨缓了好久,才从悲伤中走出来。

当赵阿姨终于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时,儿子儿媳生了孩子,赵阿姨自然就被儿子游说着来到他们的城市,帮忙带孩子。

刚开始,日子过得很忙乱,毕竟赵阿姨很久没带过孩子了,但是出于对小孙子的喜爱,赵阿姨不单专研育儿知识,还把小孙子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照顾得十分妥贴。

生活一步步走上正轨,眼见着小孙子上了幼儿园,赵阿姨想回自己的老房子里收拾收拾,见见老邻居,就和儿子儿媳说想要回家住两个月。

没想到,儿子却和赵阿姨说了另一个消息,儿媳又怀孕了,现在还不到两个月就没声张,两人这次想要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字。


赵阿姨听到这个消息最初也很高兴,可渐渐地有些忧心,虽然她很疼爱小孙子,但这些年身体上的负荷,她自己也清楚得很。

但是赵阿姨的心很软,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孙更是掏心掏肺,她最后听从儿子的安排,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给儿子添钱换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赵阿姨想,自己的房子都没了,那就踏下心来,在儿子家好好带孩子吧,于是这一带又是三、四年。眼见孙子孙女围着自己奶奶,奶奶的叫个不停,虽然赵阿姨从早忙到晚但心里也是乐着的。

赵阿姨甚至没给自己留一点退路,7000块钱的退休金几乎月月都补贴给儿子的小家庭,赵阿姨从没担心过,她一直觉得自己的晚年理所当然就会跟着儿子一起过,而且自己还有7000的退休金,儿子、儿媳想必也是很愿意的。


可没想到的是,女儿的一个电话,把这一切都打破了。

赵阿姨的女儿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女儿刚生孩子的时候,也曾透露过想要赵阿姨过去帮忙。但赵阿姨一是在儿子这边已经忙的脚打后脑勺脱不开身,二是对这两个孙子孙女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就没有接女儿的话茬。

最后女儿还是让自己的婆婆来家里帮忙,结果最近婆婆生病住院,女儿自己能力一般,工作还是靠别人介绍的,不敢,也不想失去这份工作。

最后,思来想去,又求到了自己妈妈头上。张阿姨眼见的女儿视频的时候嘴上起了火泡,自己心里也急,想想这边两个孩子,已经带到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自己去那边帮忙过渡一个月,儿子儿媳也多少可以理解吧。


可是提出来后,儿子儿媳自是不愿意,但也没有多加阻拦。赵阿姨到了女儿家,本是说好了一个月,但又由于种种原因又耽搁了近十天才回到儿子家。

可赵阿姨正式回到儿子家,却明显感到了儿子儿媳的冷淡,甚至话里话外有着让赵阿姨就呆在女儿家带孩子,别回来了的意思。热情冷淡两相对比,赵阿姨心里自然是不舒服。

赵阿姨心里委屈,也不是那拐弯抹角的人,就直接找来儿子儿媳,问自己是否有哪里做的不妥帖。

儿媳倒也不客气,说是这些年自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自己是有责任的,但重要的是通过这两天自己和孩子的深度接触,觉得赵阿姨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了”、“惯坏了”,孩子一点也不听她的还顶嘴,所以希望张阿姨别影响自己教育孩子,言外之意就是不想让赵阿姨住在家里了。

赵阿姨抬头看了一眼儿子,儿子却把眼神瞟向别处,儿媳接着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意思,正好妹妹那边需要帮忙,你这回过去愿意住多久就多久,不用和我们商量了。


赵阿姨思来想去好几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回到老房子附近,租一个房子住,以自己的退休金生活起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是如果独自居住的话,身体健康还吃得消,若是病了,这点工资就不够用了。主要是赵阿姨手里没积蓄又没房,心里还是没有底。

赵阿姨想着实在不行,真的就去给女儿带孩子,可是自己有儿子,还依靠女儿养老,在她心里这又有些说不过去,但阿姨还是试探着给女儿打了电话,说了自己被冷待。

让赵阿姨没有想到的是,她以为女儿会期待自己的帮助,却没想到女儿说自己婆婆的病已经好了,家里又住不下,现阶段不需要母亲过来给自己带孩子了。没了又加了一句:妈,你觉得这样做,对我公平吗?


赵阿姨心里苦,一个人在夜里流了几次泪,还是决定回老家租房住。收拾东西的时候,赵阿姨想到老伴临走时,在病床上握着她手说的一段话:这个装着口风琴的盒子,你一定要收好,里面的口琴是咱俩的定情信物。你若心里苦了、难了,就拿出来看看。

赵阿姨自从老伴去世,从来没有敢打开那个琴盒,那里面藏着这太多的回忆。打开琴盒,赵阿姨手里摩挲着那个口琴,突然看见口琴下面压着一封信:

信里的大致意思是,赵阿姨性子软,又没主意,自己给他留了点备用金,让她老了别一心只想着靠儿女,自己把钱留好,有个头疼脑热的自己拿出钱来硬气,再不济选个好点的养老院住着,辛苦了一辈子,对自己好点。


赵阿姨手里握着口琴,泪水滴滴答答地落在那封信上,又赶紧用颤巍巍的袖口,抹去信上的水迹。

在回老家的路上,赵阿姨瞬间心里感觉轻松了许多,也许父母与子女的一场缘分,就到这里了吧。虽然不甘心,但也是一份成全。


赵阿姨的经历确实让人唏嘘,但对此我们可以做的不是改变他人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改变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比登天还难。

而我们能够改变的却是我们自己,首先是心态的调整,其次是物质上的未雨绸缪,最重要的是自身健康的保障。

当然还有一点,希望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在孩子身上,有时候给自己留一点爱,反而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让他们懂得付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生活才更有动力。

人到晚年,不要把一切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学会给自己留点空间,留条后路,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各自属于自己的生活关系,反而处得更简单,更和谐。


当然我们也理解,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确很艰难。可是这种艰难却不该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

很多人,都忽视了父母已经老去的事实,可时光是最无情的东西,一个心态、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伤害老人心灵的一把利剑。

当有些遗憾成了永恒,再无法去弥补的时候,就成了你心中永远的疤。愿所有的人都不要经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悔恨。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创出品,抄袭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发布人:04b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