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80岁老奶奶含泪自述:“人活太久了,真的是件痛苦的事情”
2021-03-06 21:22  浏览:248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三四线城市,征收造就了一批新富人,但这里面,也有一些让人伤感的故事。

妈妈的小姨嫁到乡下已经几十年了,我们都亲切的叫她:胡奶奶,已是80岁的高龄。

她家是属于农村,按道理就是那种特别偏僻,特别乡村的地方。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为了修建一个经济新区,胡奶奶一家被征收了,也成为了百万户,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奶奶很大方的把家产平分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全都买了新房,新车,满身的金器特别的显眼。可不久之后,胡奶奶却中了风,下肢偏瘫了。

胡奶奶开始轮流在两个儿子家居住,刚开始的时候,还很好,儿子媳妇都很热情。

可过了2年,大家对于胡奶奶开始充满了嫌弃。大儿媳总说自己也生病了,没有精力照顾老太太生活起居了。二媳妇则推脱自己还要工作,来不及回家给胡奶奶准备饭菜。要么就是说,自己个子太小了,帮胡奶奶洗澡力气不够大,怕摔着老人。

于是,两家人一商量,把胡奶奶直接送进了养老院,一个月也难得去看一次。

等我妈妈带着我偶尔去看望的时候,胡奶奶总是特别伤心的感慨到:“儿子们都巴不得我早点死!”


说到这里,奶奶忍不住哭起来,她哽咽着说:“我也知道,我拖累儿子们了,到了80岁我才知道,活太久了,真的是件痛苦的事情。”

从胡奶奶的感慨中,大家也满是心疼,人到晚年,是否过得好,真的需要孩子们的支持与照看,除物质上更有心灵上的。

其实,老人想要晚年过得好,都是需要深谋远虑,并非靠孩子就可以。

那要做好哪些深谋远虑呢?

1)准备相对充实的“养老金”

中国父母有一种特别“无私”的想法与做法,那就是把自己全部积蓄留给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自己身体还硬朗就需要给自己留下“养老金。”这样也不至于到紧急时,找儿女们要,也不会给儿女们增加负担。

所以,人老志气不能老,在任何时候要给自己留一点储备金。这样能与儿女们保持经济独立,才可以好的融洽与子女的关系,安享晚年。


2)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晚年是否幸福,不仅是金钱上的,更多是心灵上的。

老人要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一定要学习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参加各种老年唱歌班,或者是与同龄人一起外出旅行,再或者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艺术,都可以让老人的晚年变得特别的活力与多彩。

当然自己做好了准备,还需要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


1)要教会孩子感恩

凡事感恩,是父母最教给孩子的一种品德。

在中国,很多家长付出最多,索取最少,却依然得不到孩子的心,这是因为,没有父母的“索取”,就无法正确的教导孩子学会“感谢”。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回报、感谢”他人的心。得到帮助要说谢谢,分享别人的美食要回报,受到了别人的鼓励要真诚的微笑。

只有父母不断的帮助孩子,“索取”孩子的感谢,孩子才可能真正养成“感恩”的习惯。

等到父母老了,他们才会真诚的、全力的去“回报”孝顺父母。


2)要让孩子有一种强大的责任心

如果一个孩子,对于家庭没有责任心,那他是不可能孝顺自己的父母。

因为,他可能会荒唐的觉得,养育父母并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只要养活好自己就行了。

社会中的啃老一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放肆,这些很可能是孩子在小时候,父母没有教会孩子什么是“责任”,如何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的后果。


3)保有善良,对于外人如此,对于亲人更是如此

在社会之中,很多父母总担心孩子会吃亏上当,于是不断的去抹杀掉孩子一些“心善”的行为,不断的强调“人善被人欺”的观点,很可能,自己的教育真的奏效了。

但孩子对于外人的“不善良”,对自己的家人也可能会如此。要知道人的心性是一致的,很难变成一个两面人。

所以,教会孩子,保有善良,才是真正的不吃亏。孩子的善良会帮助他结交更多善良的人,也会帮自己的晚年留下一个善良而孝顺的子女。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真的需要父母一辈的用心浇灌,也需要孩子们一辈子的相爱相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人:f0df****    IP:106.39.8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