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老龄化加深,你对此怎么看?
2021-05-13 13:48  浏览:32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总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41178万人,虽然10年来一直保持低速增长,可是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尽管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10年间实现了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目前我国人口占比率是世界总人口的18%,仍然位居世界第一。


宁吉喆表示,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符合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


同时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正面临着结构性矛盾,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针对老龄化问题还指出说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是超过了1000万人。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之快,规模之大,这也充分证明老龄化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基本国情。




老龄化程度加深,说白了就是老年人口多了,老人多了,直接面临的就是养老问题,无疑会增加社会和家庭养老的负担,尤其是对于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以后会面临一对夫妻要供养双方家庭四个老人,同时还要抚养自己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


人口老龄化会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冲击。随着现代社会家庭规模的日益变小,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采取单一的模式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并且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虽然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说家庭成员就可以放弃对老人的赡养义务,而是家庭养老的形式的社会化,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因此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家庭成员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上的混合优势,实行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同一起来,建立起多元、多层次的供养体系和模式,是未来社会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人口老龄化还会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变得突出。通常,老年人进入60岁之后,由于人体生物有机体的老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身体的健康程度也在直线下降,“老有所医”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也会随着增加,患病之后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将成为老年人乃至全社会最普遍关心的问题。


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由于他们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无固定经济来源,而且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如果在遇到不孝敬的儿女,又没时间照顾老人,老人一旦有个突发急病什么的,很难得到及时处理和医治,这种现象在偏僻的农村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另外还有一些儿女,自己不愿意伺候老人,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于是就出钱将老人送进了养老院,这无形中使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增大。老人对子女“养儿为防老”的依赖,逐步会转向对社会养老的依赖,尤其是单身老人;对于不能实现生活在家中或不能完全生活在家中而居住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来说,如何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相应完善的服务,使他们也感觉到好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以便安享晚年,这是当今老年人是最大的愿望。




这部分人的比例将会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在不断上升。


国家会针对这些老人需求,会对相应的养老机制和配套措施逐渐完善,这无形中就会给国家增加负担。


但是有一弊就有一利,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也促进了养老产品的增加,增加了对商业保险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护理保险等保险业务和相应机构的发展。此外,人口老龄化导致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将促进储蓄管理机构化、机构投资证券化,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同时老年人也是文化消费的一个大群体,最近几年,随着老年人的退休文化业余生活的加大,老年人的文化消费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人口老龄化虽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些影响,但是我觉得老人群体必然是人类生存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能够让他们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们做晚辈的就问心无愧啦!


发布人:825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