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书信。看完后他十分激动,那是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的来信,上面提到杨老太太健在的消息,杨老太太作为毛主席最牵挂的长辈,恢复联系后的数十年里,毛主席一直对她百般照顾,直到杨老太太仙逝。
一、杨开慧牺牲之后,三个幼子幸得她照料
1920年冬天,毛主席与杨开慧结为夫妻。不久,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龙3兄弟相继出生。向振熙深知女儿女婿正在做救国大事,她能做的就是帮忙带好三个外孙。几年的时间里,向振熙跟着女儿一家四处辗转。
1927年8月,毛主席被当局通缉,为了家人的安全,特将杨开慧等人送回板仓,把妻儿托付给了岳母和大舅子。此后,向振熙一家就长期生活在白色恐怖当中,杨开慧身份特殊,不敢留在板仓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只能在长沙一带四处躲藏开展革命工作,毛岸英兄弟3人,则一直交由母亲照顾。
1930年10月,由于遭到叛徒的出卖,杨开慧不幸被敌人逮捕。同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在浏阳门外的识字岭惨遭杀害。
杨开慧牺牲之后,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不顾年迈,一直悉心照料三个孩子,她一刻也不敢离开三个外孙们,就像稍有不慎,三个外孙就会被抢走一样。她把对小女儿的爱,全部都转移到了外孙们的身上。
当杨开慧牺牲一事传出来之后,已和妻子断联多年的毛主席才得知妻小的消息。
无奈物是人非,妻子因身份暴露而惨遭杀害,三个孩子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为了防止三个孩子遭遇不测,毛主席立即筹谋,要将三个孩子接到上海,送往弟弟毛泽民夫妇处安顿抚养。
得知主席的安排后,向振熙的心里十分不舍。三个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在她身边长大,她担心孩子们离开她之后,不能适应新生活。她也知道,孩子们跟着她一起生活,不仅安全无法得到保证,而且自己年事已高,无法给与孩子们长时间的陪伴照料,因此不得不忍痛将孩子送离。
然而在反动派的眼皮底下,要把三个孩子安全转移到地下党组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向振熙不放心把这件事情交给别人办,60多岁的她决定亲自上阵。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之下,年迈的向振熙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南京,与儿媳李崇德汇合。
两人伪装成带着孩子走亲戚的样子,乘坐火车到达武汉,后再改乘轮船抵达上海,千里迢迢将三兄弟安全护送到毛泽民夫妇的身边,看到孩子们被亲叔叔接走,她才终于放下心来。
二、护送外孙安全抵达上海后,老太太失去了三个孩子的一切消息
向振熙将三个孩子安全送到上海之后,便返回了湖南老家,与儿子杨开智一家一起生活。自上海一别,向振熙再也不知道三个外孙的消息,这让杨老太太倍受煎熬。
后来,由于战乱和反动派的迫害,杨开智一家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躲避。而毛主席也在各地不断辗转,开展革命工作,一家人就这样彻底失去了联系。
直到1949年,湖南长沙被成功解放,杨开智得知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领导已经入驻北京开展工作,为了完成母亲想要知晓外孙消息的心愿,杨开智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报告了母亲向振熙健在,一直在等待女婿和三个外孙的消息的情况。
毛主席得知杨老太太还健在的消息十分高兴,往事又开始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回想起暂住老师杨昌济家中的时,师母向振熙的百般照顾,心中十分温暖。
当即亲自给杨开智回复了一封电报:“来函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都在北京。岸青还在学习之中,岸英或许可以回到湖南工作,他们也都很想念外祖母。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同年九月,毛主席得知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要回湖南,专程委托其给老太太带回去一件皮大衣,以抵御严寒的天气。并附上了一封亲笔信:“杨老太太,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的方便,替我前来探望你们。里面的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皮袄是给开智夫妇的。”
杨老太太收到女婿的送来的礼物之后,心中十分高兴。她虽已年迈,不问世事,但也知晓女婿如今担当大任,因此时常告诫家中晚辈,不能仗着这层姻亲关系在外招惹是非,十分明白事理。
这也是毛主席把杨老太太当成自己的母亲来孝顺的原因之一,后来有人曾说:“在上一辈的亲人之中,毛主席最为关心和牵挂的恐怕就是杨老太太这一个老人了。”
三、毛主席悉心照料杨老太太,为其养老送终
与杨老太太恢复联系之后,毛主席便时时记挂着。1950年,杨老太太80大寿之际,毛主席特意把远在基层学习的毛岸英叫回了家中。毛主席的教育方式一向严厉,从来没有过还未完成任务就召其回家的情况出现。
这一行为让众人都十分不解。毛主席对毛岸英说:“这次叫你回来,是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需要你去执行,那就是回湖南老家去看看,为你的外婆祝寿!”毛岸英这才知道,父亲一直叫自己回来的原因。
临行之际,主席语重心长地嘱咐毛岸英:“这次回湖南,请你代表我去给你的母亲杨开慧扫墓,再回韶山老家看看,问候一下父老乡亲,另外,多带一些东西,去给你的外婆杨老太太贺寿,陪一陪她老人家!”
毛主席特地准备一些自己从来不舍得吃的补品,和一些崭新的衣物,作为贺礼请岸英一并带给杨老太太,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向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敬颂康吉!”要求岸青务必亲自交到杨老太太手里。
毛岸英抵达长沙之后,第一时间便前去探望外祖母,看见白发苍苍的外祖母,28岁的毛岸英一头扑进她怀里,多年未见的祖孙二人顿时抱作一团,杨老太太更是情绪激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嘴里也止不住的呼喊:“乖孙儿,乖孙儿。”
80岁的杨老太太向振熙,在经历了长达19年的等待之后,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外孙。当天晚上,毛岸英住在了外婆家中,祖孙俩互道思念,相谈甚欢。
毛岸英让外婆讲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故事给他听;而向振熙则让毛岸英告诉她,这些年他在外面的点点滴滴,向振熙还让毛岸英将毛主席亲笔写的信,一字一句念给她听,杨老太太听完后表示:“看你爸爸虽然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但他也有一片赤子之心。”
1951年,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毛主席担心她老人接受不了这个噩耗,一直没有告诉她毛岸英已经牺牲的消息。
杨老太太诞辰之际,毛主席又派出二儿子毛岸青前往湖南探望。
后来,薪金制开始实行,毛主席每个月都会将自己的拿出一部分,寄给杨老太太,有时候工作人员忘记了,毛主席会提醒,并让人补寄过去。直到杨老太太去世,从未间断过。老太太的每一次寿诞,他也从不曾忘记,每次都会托人送去贺礼,并派遣儿子前去祝寿。
1960年,恰逢杨老太太九十大寿,岸青旧疾复发,无法前去贺寿。毛主席听闻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要前往湖南亲自祝寿,他找到杨开英,拜托她带给老太太一封信,并且给了她200元现金,请她帮忙为老太太购置合适的生日礼物或者直接将现金带去。
杨老太太收到之后,十分欣慰,连连夸赞:“润之这个人了,非常的孝顺。”
1962年的春天,毛岸青和邵华结为夫妻,毛主席特意交代儿子,让他带着妻子回到湖南,让外婆看一看。
此后,毛主席也曾多次让儿子、儿媳去湖南探望老人家。同年11月,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杨老太太向振熙含笑去世,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致信杨开智吊唁,并对其表示:
“得电惊悉老夫人离世,心情十分哀痛。还望你及夫人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另外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
毛主席对杨老太太的情真意切,实在是令人感动不已,对于毛主席来说,杨老太太一直是他的所牵挂关怀之人,他对杨老太太的情谊,寄托了他对夫人杨开慧的思念,更是对老师杨昌济的尊敬,也显示了他对长辈的一片赤诚孝心,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身体力行的为我们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先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