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角度来讲,养老金的基本逻辑点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的”,这里的“长缴”指的就是“缴费年限”(工龄)。所以工龄越长则养老金待遇越高,即同等条件下,只缴纳15年养老保险肯定比缴满20年的养老金待遇低。
那究竟低多少呢?差距有多大呢?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
首先,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用人单位缴纳的20%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的8%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即:
1.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个人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个月(这里以60岁退休的男性为参照)。
以上两部分相加即为养老金的实际发放金额。
再者,以上海为例,具体计算一下养老保险缴纳15年、20年的养老金差距有多大:
下图是上海市1999年-2018年年社会平均工资统计表:
假设张师傅和李师傅同时在1999年进入某工厂工作,且工资相同,每年都是上海市当年的社平工资,两人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相同,均为本人实际工资。
1、假设张师傅从1999年一直工作到2018年,2019年退休,养老保险缴纳了20年,那么张师傅的养老金为:
①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7832)*(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1)/2*个人缴费年限20年*1%=1566.4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忽略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个月=(14148+15420+17764+……+78048+85584+93984)*8%/139个月=516元;
即张师傅2019年退休后实际发到手的养老金是1566.4元+516元=2082.4元。
2、假设李师傅从1999年工作到2013年,之后便下岗了,养老保险也断缴了,2019年办理了退休,养老保险缴纳了15年,那么张师傅的养老金为:
①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7832)*(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1)/2*个人缴费年限15年*1%=1174.8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忽略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个月=(14148+15420+17764+……+51972+56300+60435)*8%/139个月=289元;
即李师傅2019年退休后实际发到手的养老金是1174.8元+289元=1463.8元。
对比结果:
1.张师傅比李师傅多交了5年,退休后养老金比李师傅多618.6元,是李师傅的1.42倍;
2.单看基础养老金的话,张师傅比李师傅多391.6元,是李师傅的1.33倍。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来看,其他因素(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都是一样的,唯独张师傅工龄是20年、李师傅是15年,这就导致张比李多出391.6元;
3.单看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话,张师傅比李师傅多227元。导致张比李多的原因是张多缴了5年,个人账户储存额多了。
以上只是以上海为例,从逻辑角度来讲,后5年社平工资越高则养老金差距越明显,因为缴费基数大幅度提高了,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大幅度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的差距也就拉得更大了;而基础养老金部分则不会因为后5年社平工资的增速而产生差距,永远都是20年/15年=1.33倍的差距。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