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年,延迟退休还是来了。
就在11月3日,国家关于“十四五”的规划当中明确指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就会开始“按部就班”,延迟退休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毕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那么什么是“渐进式延迟”呢?
说白了,就是分步进行,每几年延迟一岁,或是每一年延迟几个月,逐渐延迟到预期的退休年龄。
我们知道,目前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岁,女干部、女职工分别是55岁和50岁。
而社科院2015年就提出了“渐进式延迟”的方案:先完成养老金制度的并轨,将女性的退休年龄统一为55岁,再通过每3年女性延迟1岁,每6年男性延迟1岁的方式,将男女的退休年龄统一为65岁。
对于延迟退休,向来都有着不同的声音。人民网做过的一项调查就表明,将近7成的人对延迟退休持反对意见。
大家反对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合延迟退休;2、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3、延迟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就会缩短。
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问题,不过也有人是支持延迟退休的。
今年9月,就有一位女网友向人社部提出,希望机关事业单位的女职员也能有相应的延迟退休制度。
显然这位网友自身就是机关单位的职员,可能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而退休了收入会少很多,所以更愿意在岗位上多待几年。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专家也表态支持延迟退休,黄奇帆就表示,若妇女推迟10年退休,每年相当于增加养老金1万亿。
社科院的郑秉文主任则提出了“新方案”。郑秉文认为,不应区分脑力劳动者和非脑力劳动者,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法定标准。
另外,郑秉文认为性别之分也应该取消,因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男女退休年龄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在他们看来,女性的退休年龄比男性低是一种性别歧视。
不过郑秉文也表示,考虑到现实状况,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就是规范退休年龄。对于一些岗位已发生变化的特殊工种,比如从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的火车司机,需要进行重新制定标准。
第二步就是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制定一个渐进式的详细“时间表”,让70后、80后、90后等各年龄段的人都知道什么时候退休,从而做好安排。
第三步就是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大家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不退休,继续工作,同时设置一个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比如男性64岁可以领一份最低的养老金,而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领取标准养老金。
现在国家已经给出了时间表,国家干部也给出了“新方案”,如果延迟退休在“十四五”期间,也就是2021年-2025年之间实施,就意味着60后或将成为延迟退休的“第一批”。
不过人社部曾经指出,延迟退休的方案制定后,要过渡5年才会实施。如果这一说法不变的话,60后女性就可以不受影响了,但70后、80后是铁定“上车”了。
对于延迟退休和郑秉文的“新方案”,你有什么想说的?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