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老年人生病之前科学评估他的健康水平并据此进行提前干预?昨天,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举办康养运动会,并发布全市首个社区综合康养指数体系。该体系从体适能、脑适能、情感适能三个维度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做出评估。截至目前,北下关街道已有1400多位老年人拿到了自己的评估报告,并据此选择相应的康养服务。
“这个测试和医院的体检不一样,很细。我得了90多分,算高的,但我脑适能丢分多。比如有一道测试题,在手机上看有人说一段话,看完放下手机让你复述,我就没记住。”家住交大家园社区、今年65岁的王燕说,老年人在家里没人说话,大脑反应能力慢慢就下降了。“以后要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见见人、说说话、动动脑,提高脑适能。”
据介绍,北下关街道有约3.5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13年,全市第一个社区养老驿站试点就设在北下关。此次,由国家卫健委科研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工程实验室参与研究并指导,北下关街道学习吸收国内外前沿的康养理念,推出从体适能、脑适能、情感适能三个维度对老年人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的社区综合康养指数体系。
“这个指数体系共有30多项评价指标。如体适能方面,测试舒张压、BMI指数、平衡力、走路能力等;脑适能方面,测试逻辑推理能力、物品分类、信息加工、辨色能力等;情感适能方面,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活动参与度等。”北下关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养老工作负责人刘佩桐告诉记者,该指数体系除了能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通过社区老年人情感适能得分,也能看出各个社区活动开展的多少、老年人参与度如何,以及社区邻里关系是否和谐等。
拿到评估报告后,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薄弱的方面,自行选择辖区养老机构举办的专项康养训练课程,科学、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并且随时可以再次评估,从而构建出“评估-训练-提升-再评估”的良性循环康养服务体系。(记者 于丽爽)
【来源:北京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