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是养老,还是聚群?江西“颐养之家”获赞,农民高质量养老怎么来
2021-08-24 10:43  浏览:21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而且就60周岁以上老人分布比例来,农村占比超过了6成。而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城务工,甚至是定居城市,使得农村的留守老人,面临着很严峻的养老问题。


不过,近期江西推出的农村“颐养之家”,获得了官媒的赞许,其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靠国家补贴、个人出资,外加社会捐助,为当地的老人提供了一片养老之地。从表面上看,闲置的农房也用了,农村老人也养了,这确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其实,受养老金金额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相比,面临的养老压力要大得多。而正是这份“养老之忧”,还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靠种地无法挣养老钱,只能外出打工,从而造成土地撂荒问题。再比如,农民为省钱养老,不得不勤俭持家,从而降低了农村消费能力,使得经济内循环并没有预期那么顺畅。




按理说,“颐养之家”这样的养老模式,确实值得推广,但是,克服农民的养老难题,仅靠“聚群”的方式很难解决。


截止到目前为止,农民的年均收入并不高,据专业数据统计,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约为16021元。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在城市买房,年轻人的房贷压力已经很大,用来分配给老人养老的钱并不多,甚至部分年轻人都自顾不暇,还需要家里的老人帮衬一些。因此,在花钱多少决定养老质量高低的前提下,农民的养老费用从哪来,是实现农民高质量养老的关键性问题。


与此同时,农民的生活轨迹,大体可以用“辛苦”两字来形容,很多60岁左右的农村老人还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就是最直接的证据。而正是这样的生活轨迹,让农村老人的身体素质,明显要低于城市老人,而且年岁越高,这种差距往往就越明显。然而,在农民参与“聚群”养老时,小病小灾的还可以被照顾,一旦因重大疾病瘫痪在床,这种“聚群”式养老,就很难发挥作用。




为了逐步实现农民的高质量养老,国家先后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在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国家表示将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这一措施就是说将逐步实行农村公共养老,通过农民相互帮助的方式,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的老年生活。而联系到实际,部分地区的村委会推出的“爱心食堂”,至少能在日常饮食上,让老人不再糊弄,年轻人外出打工也安心。


除此以外,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国家表示,将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含失智,下同)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这一措施表明,国家将依托公办养老机构,来为农民养老进行兜底。而考虑到整体的运营花费,目前重点保障的对象是那些低收入、失能的农村老人。先把最困难的群体保障好,之后再扩大受惠人群。




总的来说,农民目前养老最大的问题还是没钱,这就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探讨能否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农民的养老资本。当然,通过向银行抵押宅基地使用权,实现“以房养老”的方式,在“空心化”严重的偏远山区农村,还是很有必要推广的。而农民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国家已经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抓住这个机会,农民的养老金就会多很多。




发布人:45ad****    IP:101.229.6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