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二女户的老人谁养老?”在农村,对没有儿子的老人真的不友好!
2020-11-12 10:54  浏览:512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二女户的老人老了之后该怎么办?”这一个网友提的问题,单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提问者心里的偏见,为什么单单提出二女户?难道女儿不用养老的吗?但是该网友所提问也揭露出事实残酷的真相,不管社会已经进步到现在,男女平等提了多久,在农村,养老靠儿子还是不争的事实。


女儿长大嫁人,就算远的得不远,一般也得隔个十里八里。抛开传宗接代不说,单从养老方面,没有儿子的老人确实显得凄凉而尴尬,但是也相反的例子,就因为没有儿子,提前把自己的养老打算得妥妥贴贴。

01:我在女儿家养老,女儿孝顺,但我真的后悔没有生儿子。

李大爷今天68岁,老伴不在了,自己因摔伤后遗症,手有点不方便,两个女儿嫁的不算远,也就二十公里左右。女儿不放心他一个人,一只手好用,煮饭做事都不便,吃得太凑合。于是两个女儿商量好一家一年轮流住。

女婿倒也没有啥意见,就是李大爷自己不高兴,在自己村里,没事时,几个老人,打个小牌,闲磕牙,都是从小到老的老伙计。咋一下到了女儿家,一个熟人也没有,更要命的的,都是村里人,他一个外村人显得格格不入,在农村,没有儿子的老人会被人家叫“绝户头”,是很难听的话,他住在女儿家养老,感觉走到哪里,都在宣告自己是个绝户头,有人不认识他,认识他的人都会介绍是谁家的岳父。


农村男人有个特点,喜欢背后拿老丈人这个词开玩笑,仿佛老丈人一词是骂人的似的。

他住在女儿村里,走到哪里,都顶着谁家老丈人的帽子,他不再拥有姓名。

想到在自己村里是叔叔伯伯爷爷老哥老弟,在女儿村里,只剩下一个身份,谁家的老丈人,他接受不了,执意地回到自己村里去了。哪怕只有一只手煮饭,也坚决不肯住在女儿家。

到实在不能自理的时候,让女儿轮流住娘家照顾,他这样想。

不过女儿住娘家照顾父母真的太影响正常生活,家里都有一堆事啊。

如果可以重来,大爷说,一定要追生儿子。

02:没有儿子,就要为自己的养老打算好。

张大爷也是只生育两个女儿,但是因为年轻时就懂得女儿不如儿子好依靠,于是自己就更加努力赚钱,不像有些只生女儿的人,反正不用给儿子建房子娶媳妇,日子过得很轻松。

他不这样想,没有儿子,就必须为自己的养老打算好,在农村开始有养老保险的时候,一人几万块,老两口都买了保险。


在别人的晚年为了伸手给儿女要几百块生活费的时候,他们老两口一月能领两三千块,加上一直在勤快地种田,不光自给自足,还能余下一笔。

两个女儿相继地县城买了房子之后,张大爷拿出自己的一笔积蓄,女儿多少添点,在女儿附近买了一小套房子。百年后两个女儿平分。

张大爷老两口后来就搬到县城去了,守着女儿,给女儿带带娃,两个女儿也都孝顺有加,离女儿住所就隔一条路,五分钟路。

晚年的幸福靠自己打算,张大爷如是说。

03:三个女儿轮流养老,日子难挨。

生了三个女儿,晚年时骨折卧床,只能三个女儿轮流照顾,三个女儿嫁得挺远,彼此相距几十公里,条件又不好,因为身体状态差,轮流时商量三个月轮一次,又没有汽车,每次换女儿家的时候,都是用农用三轮车拉着。


有次遇到连阴雨天气,到了该换家的时候,天气一直不好,拖了有三四天了,天气还是没有好的迹象,女儿自然不会说啥,女婿却面露不悦,终于还是送走了,三轮车上面蒙一大块塑料布,从这个女儿家送到另一个女儿家,路上到处是泥泞。

如此恶劣的天气都要执意送走,也足见女婿之养丈母娘也是非常的不痛快的。

林大妈和人说,这样活着不如死了好。

写在最后:

抛开城里人不说,在城里,儿女差别应该不大了,在农村,无法回避,就是儿子比女儿“有用”,就算都不孝顺,儿子守在身边也方便,女儿即使孝顺,因为嫁出去,离家远就会有诸多不便。

所以,现在的农村人,依然非常的“重男轻女”,根本的原因就是女儿长大要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嫁到夫家去。如果老人跟着养老同样要到别人的村里去。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在城里生活则完全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忧,买房可以买在一起,也不存在女儿嫁到婆家去,那边都是婆家的村里人这种情况。

出门大家互相都是陌生人,反倒没有了那种只有自己一个外人的格格不入感。

所以,只生女儿的农村人,还是尽量努力搬到城里居住养老,农村那个环境真的,对没有儿子的老人很不友好。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人:380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