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老人将拆迁款给了小儿子,生病被赶出门后找大儿子养老
2021-08-08 21:21  浏览:29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前言


在农村里面,以前很多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在上世纪,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要想父母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大部分家庭都把有限的生活资源给了最小的儿子。


这也就造成了很多矛盾出来,孩子小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当孩子长大了,就会一直都记着这些“恩情”。


在村里面,有个刘阿姨,72岁了,老伴早就去世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前面因为养老的缘故闹翻了,一个72岁的老人,3个子女都不想去养,这是什么情况呢?




一、刘阿姨的拆迁款


村里面的刘阿姨,和自己的丈夫,一辈子都是农民,到90年代的时候,丈夫出去打工,而刘阿姨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面务农,照看田地,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硬生生的将3个子女拉扯长大,也将这个家维持下来。


相比其他家,刘阿姨她家还算好的了,但由于丈夫出去工地上打工,落下了一身毛病,回来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3个子女的婚事都是刘阿姨自己一个人操办的。




可能也是看刘阿姨实在是可怜吧,刘阿姨父亲在去世的时候,将自己的老宅留给了刘阿姨。虽然是一个老宅,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了,想要住就只能扒掉重盖了,但那个时候的刘阿姨,哪里有钱来弄这些啊。索性就放在那里,稍微加固了下,不倒了就行。


之后刘阿姨的重心一直都是在农田里面,后来到新世纪了,刘阿姨的土地被村里面统一出租给了一个外省的老板,刘阿姨也就每天挑着点农产品到城里面卖,也算是把生活维持下来了。


到后来,农民生活好了,小儿子搬出去重新盖了个自己的房子,大儿子和自己住在一起,女儿嫁出去,一直都没回来,这也就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现状吧,很平静的样子。


后来,由于省里面修高速的原因吧,将刘阿姨老家那套老宅占了,虽然没人住,但手续各种都是齐全的,最后一算拆迁款,差不多有个100多万,这一下当这个贫困的家庭变得很激动。




大儿子比较老实,没说什么,因为自己现在都50多岁了,也没什么心思了,只求母亲和儿子过得好就行。


女儿这边就比较纠结了,自己母亲以前怎么对待自己的自己还历历在目,从小的时候就被母亲灌输着照顾弟弟的思想,哪怕自己成绩比较好,为了弟弟能够上学,刘阿姨硬是让女儿辍学出去打工,所以对于自己的母亲,女儿这边心里面还是有怨恨的。


但面对着这么多的拆迁款,母亲肯定是用不了多少了,大头肯定是给哥哥和弟弟了,最后也想了下,算了,自己嫁出来之后都没回去看过母亲,也算是断了联系了,这个时候再回去,容易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现在虽然穷,但也不是到了过不下去的时候。




小儿子这边就比较活跃了,毕竟读的书比较多,见过的世面也比较多,也知道在现在的社会钱的重要性,所以撑着县里面还在办各种手续的时候,将刘阿姨接到自己家里去养老了。


每天将刘阿姨伺候得好好的,舒舒服服的,让刘阿姨想着以后就在这里养老,也给自己的小儿子说出了心声,小儿子这边和儿媳妇这边高兴的不得了,满口答应的好好的。


就这样过了差不多1年多吧,拆迁款算是下来了,全部都到了刘阿姨自己的卡上。


刘阿姨自己也知道,自己都这个年纪了,用不到多少钱了,这些钱给自己拿着完全是没用处,浪费了。




在考虑了几个晚上之后,决定还是都给小儿子了。


因为在刘阿姨看来,大儿子这边人太老实了,容易被欺负,钱在他手上很可能会被其他人骗走了,而自己小儿子心思比较活络,见识也多,这些钱在小儿子这里比在大儿子那边有用多了。而女儿那边,刘阿姨压根就没想过。


再说了,自己小儿子多孝顺啊,这段时间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有吃有喝有玩的,儿媳妇也不和自己吵,对比大儿子那边,太木讷了,成天被媳妇欺负着,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还和自己有矛盾,相互看的不顺眼,怎么比都是小儿子这边好。




于是乎就将这些钱都给小儿子了,自己嫌操作太麻烦,直接把银行卡都给了小儿子,让小儿子自己用。


小儿子拿到钱之后,小儿子和儿媳妇还是照顾着刘阿姨的,虽然热度下来了,不如之前了,刘阿姨也能够理解,在外面做生意也比较忙,正常的,现在每天都有吃喝也就足够了。


在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1年之后,刘阿姨生病了,由于常年的田间劳作,一身体的疾病,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参考刘阿姨的年龄,也就只能保守治疗了,需要家人随时照顾着。


也就是这个原因吧,小儿子这边觉得比较麻烦,就想把刘阿姨赶出去,但说不出口,小儿媳妇那边就没这些顾及了,直接就将刘阿姨的东西全部都扔了出去,换了门锁,不给刘阿姨回去了。




一下子没有去处的刘阿姨,只好回到了自己大儿子那边。


大儿子倒没说什么,母亲要出去住就出去住,要回来住也行,反正房间都留着,但自己媳妇这边就不高兴了,觉得刘阿姨是有好处的时候去小叔那边了,等没钱了,被赶出来了才回来。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还是接受了刘阿姨回来的现实。


但别想自己有什么好脸色了,就只是供刘阿姨吃饭住宿,生病了要去医院就带去下,其他时候就什么都不管了,也不管这个病是不是好了,或者药有没有吃完了。




在外面也大倒苦水,说小叔那边拿了上百万的拆迁款做生意,而自己这边什么都没摊到,还要照顾刘阿姨,完全不公平,就是欺负人。


刘阿姨听着这些话,心里和很难受,但自己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给女儿打电话,女儿那边也不接,完全就不理自己的样子,没办法,只好低着头在大儿子这边住下去了,虽然每天都会被大儿媳妇说一些伤人的话,但还能保证每天的吃喝,生病了也能带去医院,能有这种待遇,自认为算不错了。




二、写在最后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重男轻女的老人。他们将所有的好处都给了小儿子,却把一切麻烦事都推给大儿子,还进行道德绑架,逼迫大儿子履行养老的义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根本没法体会这种来自血缘的凉薄。


就像刘阿姨一样,就是碰到一个老实的大儿子,和善良的大儿媳妇,虽然心里相当的不满,但也不至于做出抛弃老人这样的做法来。


这个事情在村里闹了一段时间,村里的领导也试着调解了下,但小儿子那边避而不见,电话都不接,大儿媳妇一肚子苦水,倒都倒不完,后来村里的领导也就是保住了刘阿姨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也是唯一能够做的了。




虽说父母有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利,但是别忘了人心。


父母确实有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但是自己不为儿女全盘考虑的时候,就是偏心的开始,也许父母的偏心从很早就开始了,这次只是顺带下来而已。


将部分子女排除在家庭之外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终有一日也会被子女辜负。


有些人觉得,既然父母养育你成人,你就应该担负起赡养的义务,毕竟这父母是将你带到这世上的,保持这样的观点很多,但人心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辈伤害了。


就像刘阿姨的大儿媳妇一样,面对外面的言语,面对自己的内心,即使自己有多不满,有多少委屈,也只能是接受刘阿姨回家,这是基本的做人底线。




老人没钱养老是因为他的财产已经转移给了儿子,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没钱。所以这一下场完全是他自作自受。


结果就是大儿媳妇这边事情做了,力气出了,心也被伤害了,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现在对儿女好一些,老的时候也能有个去处,这就是大多数农村老人需要做的东西,也是现在的年轻人需要做的东西。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种下什么因就会得到相应的果。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公平对待自己的孩子,教会他们互敬互爱,这样不仅自己老有所依,也会有一个幸福美满、家庭和睦的生活和一对相濡以沫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布人:3347****    IP:139.201.4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