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正式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是社会民生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自己能够老有所依,许多人都会购买一些养老产品,可是最近有消息曝出2600名老人投的7亿元全部被套牢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年3月,成都的穆女士买了当地一款名为“康嘉逸居”的养老产品,项目的投资方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来头不小——这家房地产公司成立于1997年,旗下“置信丽都花园”曾是成都乃至四川省的高档楼盘代表,2007年,公司老总杨毫以8亿元的身价跻身《500富人榜》。
正因为有此背书,当地人心中置信集团从来都不差钱,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推出的养老产品一定不会有问题,再加上这个康养计划非常诱人,公司介绍只要你买了这个产品,就能免费住酒店、兑换文旅产品、旅游,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现金返利。
穆女士听罢当即交了40多万,公司称每年能给她返8%的利息。满心欢喜以为能够老有所依的穆女士没想到,这场美梦做了不到两年就破碎了——2020年10月,她收到第一笔利息,没过多久却接到项目方电话称资金链断裂了,钱是还不上了,利息也不会给了。
显而易见,项目暴雷了。
有此遭遇的不止穆女士一人,光成都当地就有2600个老人用自己的养老金、棺材本投了这个项目,总额高达7个亿!
现在打开启信宝APP可以看到成都置信实业集团的风险指数一路飙升,有17条被执行人信息、上个月又多了一条限制消费令、自身风险158条、被执行标的总额超2.3亿元。
情况岌岌可危,这2600名老人拿回本金希望渺茫......
无独有偶。
2020年夏天,湖南益阳也发生了多家养老院暴雷的案件,6000多名老年人的毕生积蓄刹那间化为乌有。
这些养老院的业务员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长期蹲守在公园、老年大学、戏院、菜场等老年人聚集区,亲切地上去搭讪、慰问,发发传单介绍这个养老项目多好多划算,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后面发展成直接喊“爸爸妈妈”),混熟了以后隔三差五拎些水果鸡蛋、米面粮油送上门,嘘寒问暖捏腰捶腿一个不落,老年人的心理防线松动了:这些孩子对我这么好这么体贴,怎么可能是骗子呢?
下一步就是忽悠老年人去养老院参加联欢会、文艺汇演等节目,台上嘉宾都是“XX区长”、“XX局长”、“XX校长”,老年人一看这些有名望的人都来这家养老院,再加上还有业务员展示的发展养老项目的红头文件,最后一丝顾虑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曹某林老先生就在这一连串的糖衣炮弹下放心地投了毕生积蓄17万,买了这款“纳诺老年公寓分红型养老产品”,因为业务员小伙子跟他说了,床位非常紧张,只有最后几个名额了,要赶紧交钱才能预定床位。
正期盼着过几年就可以入住养老院的曹某林没想到命运竟然给他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2020年7月17日,益阳市公安局资阳分局发布通告称,益阳市纳诺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被立案侦查,目前已抓获包括该公司法人代表鲁光辉在内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查封、扣押、冻结了一批涉案财产等。
祸不单行,曹某林的老伴因糖尿病并发症进了重症监护室等着拿钱救命,但曹某林的钱全部都被套住,一分也拿不出来,眼看着老伴痛苦不堪自己却无计可施,曹某林陷入了无尽的懊悔和自责中。
2021年1月19日中午,62岁的曹某林脱光衣服从资江一桥纵身一跃,以死亡来控诉对骗子的怨恨。
三天后,他的尸体在江底被打捞了上来。
资江一桥
曹某林绝不是孤例,仅益阳当地就有多名老人在知道自己受骗上当、一生积蓄都血本无归后心梗去世、血管瘤破裂、猝死......
唏嘘,悲凉。
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许多老年人出于“不想麻烦子女、不给子女增添负担”的考虑,都是偷偷地去买这些养老产品,希望能自己解决养老问题,殊不知骗子正是抓住了这些老人的心理,设计了一套对应的行骗模式,以至于很多老人出事后子女才知道他们竟然被骗了那么多钱。
自2018年到2020年,养老产业相关非法集资案件多达6000余起,这也反映出如何体面地安度晚年成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选择投资理财作为养老保障的思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广大老年人们由于对手机互联网等电子产品不熟悉所以信息闭塞,导致明明类似的康养骗局已经曝光过无数次,但老人们却闻所未闻。
再次提醒大家,我国合法且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只有信托、政府债、大额存单等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项目,反观这些所谓的康养计划,收益动辄20%、业务员一天天地闲着没事就上你家献殷勤,这能是正经人吗?正经人不干这事儿。
希望各位提高警惕,远离骗局,切莫因贪图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