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推荐】陈伯达晚年生活如何?一生有3位妻子,去世后却无人愿给他送行
2020-09-26 15:59  浏览:583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提起陈伯达,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他。他曾是"著名的笔杆子",他不仅写了很多著作,还积极应对国民党的宣传攻击,功劳很大。除此之外,他还是主席的秘书,也是担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有31年之久。只可以在他晚年的时候,走错了路,被权力迷失了方向。

陈伯达,1904年出生于福建的一个落魄秀才之家,1919年,在福建集美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担任惠安、厦门的小学教师。在担任老师的期间,陈伯达很是倾慕郭沫若,对于郭沫若的诗集,他是一遍又一遍地拜读。


1927年,陈伯达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陈伯达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武汉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科的科长。上任不久,陈伯达就在组织的安排下到苏联进行学习。1930年,陈伯达回国,回国后,陈伯达在在天津负责出版、编辑《北方红旗》。

1936年,陈伯达被提名担任北方局宣传部部长,也是从此刻开始,陈伯达在党内才开始有了一定的地位。1939年,张闻天找到陈伯达商谈调动工作的事情,说是领导人提名他,让他在领导人办公室工作,于是陈伯达就成了办公室的副秘书长。之后,就一直在此职位上。

只是在晚年的时候,犯了点错误,在1980年被判刑。1981年,陈伯达获得批准保外就医。他被安置在北京的一个三居室的房子中,他的儿子也被调到北京,与陈伯达一起生活。


陈伯达的一生有过三任妻子,他的初恋是在前往莫斯科的火车上。那是在陈伯达刚刚加入共产党的时候,组织上决定派他到苏联学习。在前往莫斯科的火车上,他与邻座的一个中国姑娘熟悉起来。这个姑娘叫诸有仁,她的姐夫就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在经过漫长的火车之旅,两个人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们二人都身处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很快就成了恋人。1933年,两个人结婚了,并有一个孩子,取名陈晓达。

只是后来两个人的婚姻出现了裂痕,在1942年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后不久,陈伯达就在延安和抗大的学员余文菲组建了新的家庭。余文菲比陈伯达小15岁,她的很多亲人都参加了红军,开国中将詹才芳就是她的舅舅。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陈晓农。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在1949年,两个人就结束了这段婚姻。


1950年,陈伯达和刘淑结为夫妻,这个妻子比陈伯达小19岁。当时的刘淑宴带着和前任丈夫的女儿生活很是困难,就想着找到组织解决问题。那时候的陈伯达担任马列学院副院长,看着她们孤儿寡母,每次都尽力帮助。渐渐地两个人产生了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她们有一子一女。但是到了60年代,陈伯达仕途不顺,两个人经常吵架,陈伯达嫌妻子太吵,就动用权力把刘淑宴调到山东济南的一家养老院。虽然两个人没有离婚,但他们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

1981年,陈伯达在保外就医的时候,他的三任妻子都还在,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一起生活的。所以,组织上才安排他的儿子照顾他的起居,这个儿子就是陈晓农。


陈晓农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和父亲一起生活,这个小孙子也给陈伯达带来了很多快乐,让陈伯达的晚年不至于那么冷清。1989年,陈伯达病逝,享年85岁。此时的诸有仁已经病逝,但他的其他两任妻子都没有来参加他的葬礼,不过刘淑宴送了花圈,表达了夫妻之间的哀悼。

陈伯达的一生,从刚开始的革命,到中期的辉煌时刻,再到晚年的落寞。他的一生也曾做过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他的一生还有很多作品,例如《中国四大家族》。


发布人:c9c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