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溺爱的起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
许多父母常常以爱为名,对“得来不易”的儿子有求必应,为他做一切事情,甚至为孩子开脱错误。可是,这样的爱,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丝助益,反而会害苦了自己。
01儿子来的不容易,我和老伴对他千依百顺
老李和张阿姨年轻时一直想要个儿子,之前怀孕过几次,孕检时发现是女孩,都流掉了。这对张阿姨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到两人30多岁时,张阿姨才再次怀孕,而且是个男孩。
这个孩子来的不容易,老李和张阿姨都喜出望外。待产时就买了许多东西,给儿子挑的食物和小衣服也是能买到的最好的。孩子生下来后,两人更是对他呵护备至,儿子想要的东西,老李和张阿姨千方百计也会帮他拿到手。
02一味的溺爱,养成了他自私跋扈的性格
儿子渐渐长大,在学校里就是出了名的“小霸王”。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或者其他人无心的话就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发展到肢体冲突。当老师询问时,小李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对老师也极为不耐烦。
小李参加工作后,在公司里和其他同事也处得不好,因为性格原因被开除过好几次。小李声称自己不适合给其他人打工,管父母要了钱去创业,但也以失败告终。
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了,小李迟迟找不到心仪的对象,在家里大发脾气,把过错推到老李和张阿姨身上。二老只是安慰小李,并答应他,会帮忙找到一个漂亮的年轻姑娘。
儿子每每犯错,老李和张阿姨都帮着儿子说话,从儿子上学时打了同桌,到参加工作后偷偷拿走公司的东西被发现。直到现在,老李和张阿姨还是觉得儿子没有问题,只是有点小男孩的任性,可这时小李已经快30岁了。
03年轻时对儿子有求必应,晚年却被送进养老院
小李好不容易娶了老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二老也退休了,准备颐养天年。可没想到的是,小李对父母的态度非常冷淡,半年也不见得去看一次父母。逢年过节,老李和张阿姨做了一大桌子菜,也只能两个人吃。
二老的腿脚渐渐不灵便了,想搬去儿子家里同住。可儿子小李却翻脸不认人,不顾二老的哀求,将他们送进了养老院。
养老院条件不好,没有单间。二老去洗个澡都得走上一段距离,这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张阿姨向儿子提出了住回原来房子的要求,更令人心寒的事发生了:小李把二老的房子变卖,所得的钱全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老李得知此事后,气得一病不起,他怒骂小李是个“不孝子”。可小李依然一脸冷漠和不耐烦:“行了,你们都快死的人了,要那么多钱干嘛。送你们去养老院还需要花钱呢,我说什么了吗?”
这时,张阿姨和老李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对儿子的疼爱,竟然养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冷漠男人。可是后悔已经晚了,正是两人的溺爱造就了今日的儿子,也造就了今日的凄凉晚景。
04孩子来的容不容易,难道是一个家庭宠爱他的原因吗?
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发达,但依然有许多家庭为了要一个儿子,费尽心思。因为孩子来得太不容易,所以全家的关注和疼爱都落在了儿子的身上。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被过度疼爱的孩子产生一种“全世界都要围着我转”的错误思想,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宠爱孩子没有问题,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而且孩子被宠爱的原因,也不是他来得“容不容易”,我们疼爱孩子,难道不是因为他是自己所生的吗?
05教育孩子,溺爱的方式是最不可取的
在2016年的美国南卡州,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当地极负盛名的商人托德·科尔赫普,竟然是一个丧心病狂的连环杀手。他白天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和客户谈笑生风,到了晚上却化身杀手,游走街头。
被捕后,托德没有任何的悔过之心,甚至他的母亲也为儿子辩护道:“我们(托德和母亲)也是受害人。我的儿子是个好人,他不是坏人,他杀人是因为他被伤害了,很生气。”
托德母亲对他的溺爱,造就了一个冷漠的杀手。父母对孩子无止境的溺爱,会让他们为孩子的过错开脱,如果一直这样,孩子就会养成对自己的错误没有反省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责任感。
张阿姨的儿子无法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行为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观念的,也不觉得自己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除了他自身的冷漠之外,张阿姨和老李的教育失败也有重要的责任。
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不管他来得有多“不容易”,都应该平等地对待他。用正确的是非观教育他,告诉他有错就要承担,自己该做的事情也要做好,不要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