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啥都不缺,只缺个老伴?扶贫资金涨幅达217%,我们扶贫都扶了啥
2021-04-04 19:53  浏览:67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时至今日,农村贫困户仿佛成为了一个被羡慕的群体,因为专项扶贫资金的发放,反而成为了部分人懒惰和牟利的理由。


据专业人员介绍,此前在自己的一次扶贫工作中,当问询一位50岁农村贫困户,还需要什么时,对方只悠悠地回了一句“啥都不缺,只缺个老伴儿”。




其实,以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也绝非个例。然而这些特殊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扶贫到底扶了啥。毕竟,农村专项扶贫资金,自从1986年设立以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帮其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如果扶贫成为“扶懒”、“扶关系户”,影响的就是全体农民的利益。




扶贫的难处在哪?


首先,扶贫的重点不在于“扶穷”,而在于“扶骨气”。


用古人的话讲,借给别人钱时,要救急,不救穷。同样的道理,国家在开展扶贫时,重点也不在于“扶穷”,而在“扶骨气”。对于一个有骨气的人来说,国家的专项扶贫资金,能够让其摆脱“一分钱压倒英雄汉”的困局,等度过困难期,这些人自然会翻身。相反,如果将扶贫资金当成“长期饭票”,反而是对这一资源的最大浪费,扶贫的目的也很难达成。


与此同时,扶贫资金筛查,在动态监管上的缺失,让部分贫困户漏保。


近几年,国家确实已经加大了对农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单就扶贫资金总额上,就有了明显提升。据专业数据统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2015年的约461亿,提升到了2020年的约1461亿,上涨幅度高达约217%。不过,目前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筛查,大多表现为不定期普查,缺少动态监管。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部分扶贫资金的难落实,还会让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漏保。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一部分扶贫资金,仅仅用于了“扶穷”,再加上扶贫动态监管的缺失,催生出“关系户扶贫”和部分贫困户漏保的情况,这就是目前扶贫的最大难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农村有很多60岁左右的老人,仍然坚持外出打工,虽然一方面反应出农村养老金较低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扶贫用于“扶骨气”以及加快农村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国家将加大农村扶贫力度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并明确表示将加大农村扶贫力度。


在上述《意见》中,国家明确表示,在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要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以保持脱贫成果。除此以外,通过提升特色种养、组织劳务输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等方式,吸引更多农村脱贫及低收入群体,实现就近就业。


通过以上条款不难看出,国家将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来巩固和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其中,5年衔接过渡期的设立,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因故返贫农民的基本生活,同时也能对当下的扶贫成果进行巩固。通过提升特色种养等吸纳脱贫及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的措施,让产业扶贫真正落到实处,让贫困农民更有效且更有尊严地摆脱贫困,做到扶贫“扶骨气”。




面对于农村扶贫,农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农民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申请条件。一般情况下,农民需要满足以下4个申请条件: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长时间居住;申请之日前12个月,所有家庭成员的人均年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没有经济来源且无劳动能力;孤寡、残疾或子女无力进行赡养的老人。


其次,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可领取助学金。国家为了支持农村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很久之前,便设立了国家助学金。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农村户口且居住地在经济较落后的区域,都能顺利申领助学金。不过,品学兼优也是一大审核标准,建议符合条件的农民及其家中的大学生,不要漏领。




发布人:17f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