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报告预测,未来5—10年时间,中国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中国养老体系当前主要由第一支柱的社保承担,第二支柱部分补充,第三支柱发展不足。
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是政府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国家帮你养老。简单点说,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时,企业依法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当养老保险费缴纳积累到一定的年限后,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从而保障其晚年生活。
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第一支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国基本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就是用劳动人口缴纳的部分费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虽然现在我国劳动人口缴纳的养老费用,还足以支撑老一辈人的养老金。但是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这一代人的后辈多为独生子女。新生人口减少,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缴纳社保的劳动力减少,等到这一代人退休时劳动人口缴纳的费用可能就不足以覆盖养老金的领取费用。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即企业为你养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某些福利比较好的企业,会给员工缴纳年金。年金缴纳是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的,个人承担一小部分,企业承担大头。等到员工退休时,年金一次性全部返还给个人,算是给劳动者的养老又增添了一份保障。不过,由于大多数国家的职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因此很多人并不能享受到这一福利。
正是因为养老金第一支柱负担沉重,第二支柱覆盖人群有限,第三支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也提出要尽快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全民养老专属账户及明确"合格"第三支柱产品定义,便于给予所涉及企业统一而公平的"合格第三支柱养老金"激励政策。
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一定意义上就是自己给自己养老。过去几年,我国采取过一系列积极举措尝试第三支柱改革,如2018年推出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此项保险,允许税前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领取养老金时再相应缴纳。但因为流程繁琐、个税门槛提高等原因,实行效果并不明显。
总的来讲,基本养老制度,保障的只是退休员工的基本生活,如果想要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还是应该有其他养老保险加以补充。但是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目前发展不足,因此未来还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出更好的第三支柱产品,才可以让人们放心投保,未来才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