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的不断扶持,农村老人享受了医疗保险、不断提高的养老金等,老有所养,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享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对农村老年人来说,见证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享受着农村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从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奢望,早已不复存在。以乡下老人的话来说,我们生在旧社会,看着祖国的强盛,现在的生活,还真是幸福。
说起老人家的幸福,单从福说起。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福寿、福贵、福德、善终这四个字从字面上就会理解透彻。“三福康宁”是指身体健康,心境平和。乡下人都殷切希望能得到这样的祝福。否则,我们将面临三大危机。三荒会让乡下老人感到无奈和揪心。乡下人老了,地荒痛的是自己的心。
儿童的天职是学习,农民的天职是耕种。尽管粮价不高,但收成的喜怒哀乐太多年轻人难以体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农村的老人经历过闹饥荒,据村里的老人说,在缺粮的年代,多吃一口馒头,就算是喝群众的血,吃群众的肉。吃一口食物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天灾人祸面前,人是渺小的。渐渐地,农村出现了屯粮热,不少农村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金山银山不如自己的“粮山”。"叔,年纪大了还能种菜做什么?外购菜不是很香吗?乡下的小张不屑地叫。农村的老王头笑着说:“趁着自己还能干活的时候,给孩子们种菜,给孩子们分担负担。”
乡下老人怕病,自己病后荒废田地,担心无人继承。或许是曾经的执著,或许是为了孩子,太多的或许。乡下人生病了,痛的是儿孙的心。外来工都害怕深夜打来电话。这位老人患了儿孙这是乡下老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儿行千里母愁,流落异乡老人最想念儿孙。对乡下老人来说,如今岁月的流逝迫使自己的老骨头再也不能创出高收入,自己生病后还会连累子女。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金,虽然有医疗保险和养老金,但是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费用也越来越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农村传统美德是孝敬老人。百行孝心为先,善德好威望高更离不开孝心。正宗的乡下人,看见家里老人生病,就用最好的药,请名医,只希望家里老人病能早一点好,因为乡下老人病后,痛的是儿孙的心。我们家有事,得回家走走,”许带班急切地说。黄老板说:“不要,施工时间这么紧,你已经走了,这活儿怎么做?”许带班说:“老人父母生病了,活不下去了,钱没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老人家病后亲戚惊慌,血浓于水。
乡下,过年要走亲戚,北方过节要走亲戚,贺新居,新车,考公务员要走亲戚。红白事,满月离不开亲人的陪伴。常言道,亲戚越走越亲。而且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不希望生病后的亲人走动。不要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老人家病后亲戚惊慌,可以多看一眼。乡下的人常说,穷不争理。乡下老人病了,亲戚之间就少了来往的道理。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农村老人争理,而有些子孙后代以此来判断亲戚关系,礼尚往来,其中含有愚孝因素。对于这些生病的农村老人来说,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让亲戚耽误工作。
结论:什么都别有病,有病真的很难受,尤其是农村这些老人。人生或许并不富裕,内心或许是孤单的,年少时的工作是纯体力活,为小家,更是大家的。与邻里之间,夜不能寐,为儿女情长。突然发现自己真的老了,怕自己生病,怕儿孙、亲戚惹麻烦,怕自己的田地荒废。乡村老年人是需要关爱和陪伴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