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几年的农村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农民养老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直至目前都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尤其是随着50后、60后岁数的增大,他们的子女又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未来他们的养老问题会更加严重。养老问题还没解决,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农村“空心村”问题。
现在走在农村的路上看到的也只是三三两两在房前屋后晒太阳的老人,一起嬉戏打闹的小孩,20-40岁的年轻人基本是看不到的。很多房屋也都是空着的,即使房屋是最近几年才盖的两三层的小洋楼也基本没有人住。空心村问题可以说是关乎农民的小康生活,因为能不能达到小康生活收入是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空心村存在就说明农民的收入并不高,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说到空心村,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种地不赚钱,农民为了生活只能进城打工,但是在我看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农村成为“空心村”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同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关,年轻人都喜欢热闹,在农村没有大型的商场、没有便利的餐饮条件、没有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所以农村留不住年轻人。
再就是种地不赚钱,就拿种植玉米来说吧,今年的玉米 价格1.3元一斤,一亩地产量1200斤,能有1560元的毛利润,减去种子、化肥、犁地、收获等其他成本,一亩地起码有1000元的收入,如果10亩地就是10000万元,100亩地就是10万元。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是又有几家农民能有这么多的地,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的老家一人也就一亩多地,一家三口人也就不到5亩地,即使一年种植一季玉米一季小麦能有2000元/亩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10000块钱,何况还有一些质量比较差的地,产量达不到那么高,一家人如果单靠种地一年一万块钱都赚不到,让农民怎么生活,农民也只能背井离乡进城打工。
那么问题就来了,本职工作是种地的农民现在不种地了,那未来的地谁种,总不能让地空着,大家吃进口粮食吧,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我认为未来种地的会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吧:
1、平原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的,还是会继续发展农业,只是地不再由农民种植,而是进入了土地承包户手中,土地承包户把种地当成一项投资,就像是一个工厂生产粮食那样来管理,虽然单亩地的收益不高,但是总的收益还是比较理想的。
2、丘陵、山区等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可能会走特色种植之路,不再种植粮食了,而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种植相应的水果或者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