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MBA微金
万科A和中国平安最近分明是杀人诛心的走势,作为价投的标杆性品种,埋葬了一大批玩价值投资的人!
一位60多岁的老阿姨,把100万养老钱全买了万科,原打算安享晚年,衣食无忧,没想到满仓被套。不断新低的股价,把老人家折磨得整夜失眠,但今天万科又创新低了,真是悲剧啊!
传统价值股被抛弃了吗
万科A、中国平安、海螺水泥、保利地产等等,这些上市公司曾经被市场认为是价值投资的典范。
但是,在这些年来,市场似乎并不对这些传统价值股抱有太高的预期,在市场指数调整不算深的环境下,上述传统价值股的股价均创出了年内新低,有的甚至重返去年3月前后的低点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3月份前后,沪市最低点位仅有2646点,现在沪指点位却已经达到了3550点。言下之意,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传统价值股不仅没有赶上市场指数的同步涨幅,而且还徘徊于去年3月前后的底部区域附近。
从价值投资者的传统认识来看,更注重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以及股息分红能力。实际上,从万科平安,再到保利海螺等上市公司分析,基本上具备了低估值与高股息率等特征。
但遗憾的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资金却并不买账。与之相比,市场更偏爱于成长股,市场资金更愿意给营收与净利润持续高增长的成长股更高的估值溢价空间。
当传统价值股的股价陷入中期下跌趋势之后,更容易陷入一种低估值陷阱的状态,市场几乎无法猜测这些传统价值股的真正低点在哪里。
投资大蓝筹股民的特点
平安、万科、格力这几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但越是一些好企业,越是一些投资人形成肌肉记忆的企业,在其转向下行周期时,对于投资人的伤害越大。
而且投资大蓝筹的股民有几个特点:
1. 仓位很重
2. 仓位集中度很高
3. 几乎不可能割肉
4. 越跌越买
投资者会在一开始下跌时,利用肌肉记忆去补仓,越补越重,然后股价继续下跌。然后很多人依靠信念坚持一年、两年、三年... 然后回头再去看时,可能会发现8-10年的收益已经没有了。
这其实是前几年,一些价值投资大V们宣扬的价值投资理念:集中某几只大蓝筹,然后越跌越跌,做时间的朋友。
但这种方法风险太大了,一旦选错股,那这四个特点(重仓、集中度高、不割肉、越跌越买),每一个都能让我们损失惨重。
换句话说,这个策略能成功,全靠选的那只股票,如果十年前运气好,选中了茅台,那不得了,收益率能超过95%以上的基金经理。但如果运气不好,选中了中国石油,那没办法,彻底凉凉!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不具备企业分析能力,这种价投策略相当于成功概率为50%的赌博游戏。炒股要去动态的跟踪股票,好好研究这只股票的逻辑,一旦逻辑有变化,就要去做一些调整,而不是盲目信仰。
多空双方已经吵翻天了
现在很多投资万科、平安这些价值股的散户已经懵了,股价跌成这样,看多的大V说这是绝对的机会,看空的大V说这是价值陷阱,两方吵得不可开交。
反方:不看好 短期看不到业绩拐点
因为,万科和平安这两家公司目前逻辑讲不通。当发现逻辑不通时,一些大V就不会买入,即便买入了也会调仓换股多一些。
万科是房住不炒,国家严控资金流入地产开发商,加之市场预期房地产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大降,业绩下滑,股价低迷。
平安是之前投资暴雷,加之寿险正处于改革之中,业界增速放缓,同样是业绩下滑,股价低迷。
简单来说,平安和万科现在股价低迷,根本原因是它们前景不明,市场给了较为悲观的预期。
反方认为,万科和平安虽然估值很低,但业绩也缺乏增长,而且未来可能 6 - 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可遇见未来也没什么故事可讲,所以出现大户和一些机构一个接一个的逃出,股价低迷,因而不看好。
正方:长线看好 越跌越买
正方认为,目前万科和平安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属于历史绝对地位,也就是估值被严重低估,具备长线投资价值。
2019年,万科389亿利润,2020年415亿。利润增幅6.80%。但2020年万科的A股股价却下跌了10.81%。估值不升反降,从2019年底的9倍,下降到2020年的8倍。
业绩增长而估值下降,这样的价格走势,显然与企业的业绩增长相背离了。价格低位,估值低位,作为投资者,该谨慎还是乐观?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显然有乐观的理由。
再看下净资产,万科目前总资产约1.87万亿,总负责负债1.52万亿,从账面的净值产=1.87-1.52=0.35万亿。
也就是3500亿净资产,而万科截止6月15日的市值是2800亿,假如你现在有2800亿人民币,一次性买下万科整个公司,马上宣布破产清算,你直接可以赚700亿,相当于股价被严重低估。平安也类似。
从估值与公司净资产数据来看,平安和万科应该都已处于估值周期的底部。对于长线价值投资而言,股价越跌越有投资价值,而不是相反!
从正反方来看,似乎都很有道理,反方主要基于短期逻辑看空,正反主要基于长线价值,相信估值回归,相信好公司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