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78岁母亲购买保健品,被子女强行送到养老院后拿走20万存折和房子
2021-06-21 21:18  浏览:372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很多老人都会有购买保健品的经历,越是高学历,手里的钱越多,就越会购买保健品。


甚至于保健品已经成为老人的精神寄托了。


原因也很简单,毕竟老人嘛,自己年轻时候没时间锻炼身体,现在老了就更不想动了,要是有什么东西能够以吃的方式来补充身体的营养成分,那么很多老人都会趋之若鹜。


我们村里很多老人都有购买保健品的经历,也时常会有一些人,到村里以免费体检的方式,推销各种保健品,低则几百块钱,高的几千块钱,很多情况下,都会被人家一个村一个村的割韭菜。要不是农村老人手里钱少,要不然会更疯狂。


同时,子女方面也为了自己父母购买保健品这个事头大得很,有了矛盾就经常会因为这个事情吵架,也因此带来了很多家庭矛盾。


这不,就有一个78岁的老人,因为买保健品,被子女强行送到养老院去,还没收了20万的存折和房子。




78岁刘老太被子女送到养老院


78岁的刘老太,是一个退休老师,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生活也能够自理,每个月拿4000多块钱的退休金。


从刘老太的老伴过世之后,刘老太就感觉到了世界的孤单,虽然自己手里有钱,身体也还行,但内心的孤独却是自己无法解决的。


有了空虚,就容易被人趁虚而入,所以经常给自己买一些保健品,能吃的,不能吃的,反正只要人家说好,就买了,以至于屋子里都堆满了刘老太买的保健品,每个月的养老金也都砸进去了。


这种情况下子女哪里受得了啊,前前后后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刘老太就是拉不回来,一边做着自己的保证,另外一边继续自己的买买买。


后来刘老太的子女受不了了,连哄带骗地把刘老太送到了养老院去,并且没收了她20万的存折以及房子等固定资产证件,换了手机号,手机联系人也只剩下子女3个人了。


刘老头在养老院里面,虽然吃喝不愁,人家照顾得也挺好的,但就是觉得自己进入到了原始社会。


没有手机,联系不到自己的其他朋友,虽然生活上没什么问题,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恐慌再一次浮现出来了。刘老太想了个办法,写了个字条,托人送到自己侄儿那里,希望侄儿将自己接出去。




这才明白了这个事情的真相。


根据刘老太的回忆,自己是在一次吃完中午饭的时候,3个子女就过来说带着自己去养老院看看环境,以便后面有需求要进去的时候,有个对比。


这一去,自己3个子女推得推,拉得拉,最后把刘老太拉进去了,没想到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原来自己的子女早就将入院手续办好了,去的时候刘老太身上的400块钱也被3个子女没收了。


这两个月来,刘老太在养老院里,一日三餐都被照顾得很好,但由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出不去没有了自由,每天都愁眉苦脸的。直到给侄子写了个纸条出去。


当刘老太的侄子找到刘老太的3个子女之后,才明白,这都是保健品惹的祸啊。


虽然大家的初衷都不希望刘老太买保健品,但侄儿这里认为不应该因为买了保健品就被限制人生自由,也不应该拿走刘老太的存折。




后来,经过几方面面对面的调解,刘老太虽然心里不悦,也只能接受住到养老院的结果,而刘老太3个子女的承诺就是周末下班休息时候,轮流着过来陪陪刘老太,带刘老太出去玩,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


对于刘老太那20万存折,子女3人没有还给刘老太,共同管理,用里面的钱给刘老太看病买药,都会留下收据作为对账使用。




老人为什么喜欢买保健品呢?


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很多老人,都会购买保健品,尤其是在农村里面,基本上都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割韭菜。


1、其实老人购买保健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


老人为什么缺乏安全感?还不就是想让自己的晚年过得好一些,但物质方面的问题解决了,精神方面总是会想这想那的,让老人觉得不安心。


另外由于现在很多老人,因为上了年纪,平日里都不大喜欢怎么走动,缺乏锻炼,面对这种又苦又累,还效果不太好的锻炼身体,还不如买点东西来给自己补补身体。


老人间的买买买,也就在这些需求下形成了。


我就见过我们村的一个姓李的老人,平时买菜吃饭的时候,省得很,害怕花钱,但听说哪里有什么健康讲座,跑得快得很,在里面花钱眉头都不眨一下。


所以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心理,一般都是花钱买健康,所以保健品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谁不给买就是不孝顺,就是挡自己长寿的道路。这也导致了很多子女都管不下自己的父母来,很容易就变成不孝子了。




2、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不够。


最理想的现象就是你陪我长大,我养你终老。


但,想要做到,很难,更多的时候,都变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财务支出,但这些支出主要用到哪里去,我想大部分家庭都差不多,尤其是农村家庭。


首先,就是子女的教育,这个基本都排第一位,尤其是农村家庭,很多都拿出自己60%以上的收入来给子女读书;


其次就是家庭的正常开支;


再然后是夫妻俩人的正常开支;


最后才是老人养老的开支。


很多农村家庭,到了最后,基本都没有老人养老的开支了,老人养老已经并入到了家庭正常开支里面去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对父母有多少的关心就很难保证了,再加上现在很多子女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大多都留在农村里面,让子女怎么去多关心老人呢?无非就是多打打电话,聊聊天说说话。


要是哪天因为工作或者其他事情耽搁了没有和父母打电话,那么父母就会觉得子女不够关心自己,还不如卖保健品的小哥对自己的好。




保健品背后其实是老人孤独的内心


我们很多人,很多子女,表面上看到的,就只是老人被洗脑一样地购买保健品,但很少有人会去分析这个背后存在的原因。


一味地将原因推给卖保健品的人,而甚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就像刘老太的家庭一样,年轻时候刘老太因为事业的原因对子女的照顾比较少,这个时候很难想象子女和母亲有多深厚的感情。


所以当刘老太的老伴过世之后,自己的世界突然就孤单了,子女和自己感情不太好,也都在外面有自己的家庭了,老家里面就剩下刘老太一个人了。




刘老太也因为和子女关系不太好,自己也不会去主动帮儿媳妇照顾下孩子,就占着自己有钱,自己能养活自己,所以就更看不上子女的家庭了。


而且由于子女工作的原因,除了自己的一日三餐之外,就很少和刘老太说说话,聊聊天之类的,基本都是送饭过来之后就走了。所以刘老太的内心一直都是孤独的。


所以就像现在的宅男宅女一样,闲多了就会感到无聊,手里有钱了,只要一碰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买买买。


想想看,要是刘老太的精神生活比较丰富,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她还会有时间去接受那些保健品的广告吗?


写在最后


很多人,面对自己母亲着魔一样的购买保健品,简直是头的大了几个了,但又没什么办法,尤其是父母有自己的钱的时候,毕竟父母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我们都说,作为老人,养老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可支配的钱,不管多少,才能有个好的晚年,才能应急一些事情。


但,这些虽然是自己的钱,最好还是用到对的地方,急用的地方才能发挥金钱最大的功效,要用来保健品,运气好的这些保健品没什么用,运气差的还会将老人的身体吃垮,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老年人,最好还是要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活动,让自己全身心地去做某一个事情,比如说虔诚的拜佛,也是一种做法,总比自己成天闲着晒太阳,唉声叹气的,说自己子女对子女不好,不孝顺什么的,最后只能通过买买买来抵消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


我们农民人,赚点钱,真的不容易,很多老人在田地里面劳累了一辈子,到60多岁了还要上工地赚钱的人,要这么被人家几句话就把钱骗走了,那还真是挺委屈的。


所以对于子女们来说,好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不只是让他们吃饱就行了,而是要多多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老人的孤独才行,及时排解老人的困难,老实说,这样可以减少老人购买保健品的概率,也是为家里省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布人:099b****    IP:120.230.3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