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信息显示,我国超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2.6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养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城镇退休职工好一些,他们拥有一份非常不错的退休金,不过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养老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偏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养儿防老越来越行不通了。毕竟在现代社会当中,子女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导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辛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未来农村养老,将迎来四个好消息。
一、提高农村的基础养老金,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超过十亿人,参加了农村社保,不过对于六十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来说,他们的基础养老金实在太低了。无论是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或者是欠发达省份的基础养老金,都在一百五十元上下。
在未来五年内,国家也将完善农村居民的统筹保障制度,一方面定期上调基础养老金,另一方面也鼓励农村老人,多缴纳社会保险,以便当他们退休之后,能够像城镇居民一样,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
二、养老服务将进行兜底服务,在很多偏远山区里面,不仅护理人才稀缺,而且公共健身场所也非常少,这对于农村居民养老来说,都是面临的客观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也对那些失能和残疾的特困老年人,采取兜底性养老服务。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而且还会为他们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全日托养等功能的养老机构。当这些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给予丧葬补助金,对于缴纳职工社保的退休老人来说,当他们因病离世之后,社保管理中心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他们的家属一定的丧葬补助金。不过让大家感到遗憾的是,农村居民的这部分丧葬补助金,却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社保管理部门也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农村居民离世之后,他们的亲属,也可以像城镇退休职工离世一样,领取到一笔可观的抚恤丧葬费。其中天津的抚恤金为一千八百元,其他省份也有相关的规定。
四、提高农村养老意识,农村基础养老服务的建设问题,一直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然而由于农村的环境比较差,无论是养老院,或者是医疗条件,都无法与城市相媲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完善农村基础养老服务,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家也鼓励集体优先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让更多的志愿者和党员干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