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户籍人口仅26.3万!广东人口最少的县客家文化浓,生态美适合养老
2021-07-31 15:50  浏览:881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在评论区留下你身边有特色的美丽风景,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客家人,是中国一个比较独特的群体,他们从根上说是汉族人,但是与汉族又有很大的不同。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和习俗,以至于据说在新中国民族区分时差点被列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汉族,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有人说客家人保留了魏晋以来古代中国时期最纯正的汉语和血统,也有人说客家人是个与少数民族在血缘和文化混杂的人群。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千百年来,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克勤克俭,人才辈出,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如果说通过人的外在看不出是不是客家人那么通过客家围屋就最能判别是否为客家了,围屋(围村)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






说起客家围楼, 有人往往联想到闽西、粤东和赣南。其实,在粤北始兴,围楼的数量不少, 特色也很鲜明。“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是粤北第一古郡——始兴广泛流传的谚语。始兴围楼,气势雄伟,造型优美、技术精湛,具有防匪、防盗、防湿、防潮、抗震,冬暖夏凉等特点。它集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军事学、美学于一身,对研究客家历史及其文化渊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围楼之乡”是对始兴客家围楼文化美轮美奂的赞誉。始兴有910多个自然村,曾有围楼500多座,现存较为完好的也还有240多座。


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部,境内有汉、瑶、畲等多个民族。全县现有户籍人口26.3万,总面积2131平方公里。始兴置县于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春,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人曾以“此地兴旺,周而复始”而命名为始兴,自古著称为“古之福地”。始兴是典型的客家地区,客家文化底蕴浓厚,现存240多座围楼就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2011年,始兴县荣获“中国围楼文化之乡”。






始兴围楼形式多样,结构各异,用途一致,而且各有千秋。从种类上可以分为土围、砖围、泥砖围、石围;从形式上可分“城堡式”、“碉楼式”;从平面上看有呈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的围楼。始兴围楼,顶部有的呈尖峰状、有的呈锅耳状,均盖青瓦。始兴围楼的风格博采众长, 墙体有垛口、射孔等长城元素, 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楼内结构精致精美,不乏江南庭院的温婉细腻; 围楼选址徽派建筑, 注重楼与自然的和谐。


东湖坪永成堂围楼就是始兴百座围楼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围楼,因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此围楼题写"永成保障"石匾,故把围楼称为"永成堂"。该围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整栋建筑物砖、石、木结构,长方形,四角为炮楼,是碉堡与民宅的结合形式,四层楼都有统一的回廊过道,上下四通八达。该围楼现已开放给游客参观浏览并专辟"客家民俗文物展览馆",该馆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婚育风情、农耕习俗、服饰艺术、生活小物品等四大类。




始兴围楼雄伟坚固,造型优美, 历经几百年天灾人祸而不倒, 见证了朝代的更替, 历史的沧桑。 改革开放后,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和村民生活的改善, 围楼周边的农房不断增多, 许多村民虽然告别了围楼, 住进新家,但他们与围楼的情结依旧未了。千百年来, 围楼都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无论远离故土还是留守故乡, 只要围楼还在, 家就还在。 因为, 那方撑起围楼的土地是他们安放心灵的地方。始兴生态环境优美,气候环境舒适,可以说是广东宜居养老养生的大后方。




户籍人口仅26.3万!广东人口最少的县始兴县客家文化浓,生态美适合养老。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本文由黄杨军摄影原创,感谢关注,黄杨军会一直在路上用相机记录熟悉却不平凡的美,用文字带你一起涨知识看见更多亲切不平凡的美!


发布人:7108****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