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项目频繁爆雷,镰刀为何对准了老年人?
2021-04-15 22:51  浏览:87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日,央视财经爆料了一则“ 7 亿元养老投资项目爆雷”的财经新闻登上微博热搜。


成都老牌房企——置信实业集团发起的一个养老项目,由于资金链紧张,其前期发起的理财产品无法按时兑付,疑似爆雷。


据爆料人讲述:她于去年 3 月购买了一款名为“康嘉逸居”的养老产品。康嘉逸居项目介绍称,这是一个康养计划,不但可以换住酒店,而且还有 8% 返利。但是,她仅在去年十月收到过一次返利,后面,一通来自项目方的电话让她傻了眼,说他们资金链断裂了,钱是还不上了,利息也不会给了 ..........




目前大概有 2600 个老人遭遇了和这位女士类似的情况,他们合计已经交了将近 7 亿元的钱,现在被套牢在其中。


事件发生后,康嘉逸居项目负责人回应称,现在有 1100 多套公寓资产没有销售出去,资金流较紧张,等房屋销售恢复了,房子卖出再退款。


近几年,在上海、成都、北京、太原、无锡等全国多个地区都频现老年公寓项目陷阱,而且涉案金额巨大。比如,2018 年,上海大爱城项目暴雷,近 2000 名老人被卷走 5.2 亿元。同年,上海康乐福养老院通过所谓“预订养老服务”合同向公众收取“会员费”性质的高额费用,承诺回报率达 9%~12%,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据统计,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养老产业相关非法集资案件多达 6614 起。


养老机构 / 项目频繁暴雷,这是为何?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困境引发的“集体焦虑”,市场一度把「养老产业」视为商业蓝海。事实上,养老产业也确实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赛道。


从总需求来看,2019 年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规模达到 2.54 亿,占总人口 18.1%,其中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1.76 亿,占总人口的 12.6%,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 13 万亿元。




但是,和大众认知里的朝阳产业又不一样,养老院实际上是一个不怎么赚钱的行业。


2016 年,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以北京为样本调查发现,北京超过 60% 的养老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哪怕是经营状况良好的养老院,也只是保本微利,利润率多在 5%-10%。


这背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只有 50%。


有养老行业的人表示: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只有当一个养老院的入住率超过 60%,同时失能老人的费用翻倍,这个养老院才能勉力维持运转,不致亏损。


如此多的老年人,为什么养老院会住不满呢?


答案是:大部分普通人其实是住不起养老院的。




乔晓春教授调研报告显示: 以北京为例,如果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并且找到关系,大概需要 5000 元一个月的费用,才能较短的时间内排队入住一个普通的公办养老院;如果后期出现失能,费用上涨至 10000 元。




根据乔晓春教授的调研,北京市老年人月平均养老金收入为 3456 元,而这个收入水平很难支付的起入住养老院的费用。在完全依赖养老金的情况下,月总收入在 5000 元以下的北京老人完全不具备进入养老机构的可能,不管他们生活是否能够自理还是不能自理,只能是在家养老或在家接受照护。




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养老产业」不光是累活,还是重活。


养老机构、医养社区都是重资产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中部某省一家社区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透露,行业做得好的养老机构利润也只有 7% 至 10%,养老机构资本投资回收期一般需要 8 年以上,实现盈亏平衡需要 3 年以上。


为了引导资本进入这个行业,2012 年开始,民政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同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和政策倾斜,2018 年底取消养老机构的行政许可,降低审批门槛 ....... 监管的放宽,也给后来的“爆雷”埋下了伏笔。


很多企业怀着美好的愿望进入养老产业“新蓝海”,很快却发现“现实很骨感”。这些社会养老机构也同样无法避免的投入大、面临回本周期长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机构投资者在“回本”意愿驱使下铤而走险,通过预付型养老产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一些居心叵测的企业甚至看到了不一样的商机,他们开发了附带金融属性的投资产品,比如养老理财、养老公寓返利、投资养老项目, 承诺高利率回报,再推销给老年人。




有些养老机构甚至从建立之初就采用成本最低的租地建设、亏本造景的运营模式,只为‘圈钱’后转移财产或直接跑路,将骗局运用到极致。”


当老年人在面对这些养老金融化产品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再者,一些黑心团伙针对老年人的弱点,用各种话术和骗术“套路”老年人,老年人很难以抵挡得住这些琳琅满目的诱惑,不幸被“围猎”。


文 / 梦梅


发布人:63a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