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晓佳一】图文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敬请点击关注!
如果没用对比,我们就很难了解农村老人养老之痛,也很难看清农村生活之艰难。今年上半年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有巨大的鸿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9000多,城乡之比2.61。
在2019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金人均3332.52元,而彼时,城乡居民养老金则是在100多元徘徊,差距二三十倍,如此低廉的养老金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有许多人都在这样辩证,认为农村应该由子女来赡养老人,这无可厚非。农村养儿防老观念较重,因而有些重男轻女,这也和农村从事的农业有关系,男性体力更大,干活更多,女子相对柔弱,为了能多打粮有饭吃,肚皮就选择生男孩的多。
也确实,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都是靠儿子来养老,虽然也有老人住在女儿家,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这也是农村固有的家庭养老。
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是尽孝的,有些也是迫于现实压力,需要外出挣钱,赡养老人成了一句空谈,再加上收入本就不好,拿什么去赡养老人,因而农村老人能干动的还能种点地,养些鸡鸭维持生计,长期有疾病的真的就是吃了上顿没用下顿。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极个别的,总体农村还是以家庭子女养老为主。
而相比于农村,城市退休职工并不存在养老问题,隔壁邻居就是一位县城的退休校长,退休金比人均3332.52元高得多,每月近万元的养老金,作为农村人是羡慕的,但同时也是担忧的。
目前这位退休的校长仅有70多岁,身体健康硬朗,每月养老金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养活自家子女;从十几年前刚退休时就开始到处旅游,每年两次长途游是固定的,短途更是经常性。
三个孩子中两个都有些成就,一个直接在家啃老,靠着这位老校长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很是洒脱,这种现象也许不普遍,但是足以说明大多数的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生活,更有余力贴补孩子。
因而就造成了“城市老人养子女,农村子女养老人”的说法。
这是我们的养老金造成的,养老金的高低决定了晚年是否还有价值,是否能够帮助孩子还是拖累孩子。
有人说农村老人有土地,可以种庄稼养老,不需要退休金也能活;而城市老人只能靠养老金,没有了养老金一点收入也没有。
其实这完全是误区,从收入比我们可以看出,高的时候城乡收入差距3倍左右,也就是三个农村人的收入抵得上一个城市人,因此城市老人的储蓄金是极大地高于农村老人的,而且城市房子的价值远远高于农村,也就是城市老人的资产在为退休前就是农村的三倍以上。
而且城市老人也是有子女的,难道城市子女就不用赡养父母么?当然不是,拿着超过农村好几倍的收入是完全可以赡养父母的,要什么退休金?一月就超过五六千、七八千,不能扶贫么?不能消除城乡差距么,但是并不会,还会认为太少太少,还在追求高质量的品质生活。
养老金的厚此薄彼使得城乡贫富差距难以调和,农村子女收入本来就低,还要付出不少的养老时间和费用;而城市这些子女的收入则是农村的两三倍,还能接受父母的养老金,再加上城市资产增值较快,投资渠道较多。
这样一负一正,这城乡差距为何能够不大?
养老金的设计上应该是保障老年生活,应该是保障弱者的,也应该是要平衡城乡差距减少社会矛盾的,然而现在则是越穷拿的越少,越富拿的越多,农村仅有一百多,米都买不了一袋,而有些高额退休金却能用来买车买房?
这不得不说这中间的问题合不合理,不要说什么交得多拿得多,如果换一个环境,城乡居民对调,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既得利益者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维护的是大多数人利益,这大多数应该包括我们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