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之后,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也就是在那时候,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分为了“老人”、“中人”和“新人”,并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和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来核定养老金。其中,“老人”是指2014年10月之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人”是指2014年10月之前入职、2014年10月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人”这是指2014年10月之后入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老人”还是按原来的方法计算养老金;而“中人”设定十年过渡期,在十年过渡期内,分别用老办法和新办法计算养老金,并采取保底限高政策。而在十年过渡期后,就只用新办法来计算养老金。这就与“新人”养老金计算办法相同,也是与企业人员计算养老金的办法相同。也就是说,在2024年10月之后,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人员,所有人员计算养老金的办法都是相同的。但2024年后,企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就一样了吗?
显然不是。在2024年10月之后,企业人员虽然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计算养老金的方法上是一样的,但其养老金多少会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工作年限等等会有区别。实际上,企业人员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养老金也是不一样的,除非他们所有的影响养老金的条件都一样。那时候所有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都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且计算方式一样,而这些又是与社平工资、个人缴费情况和缴费年限等等有关系,而这些基本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还有其特殊性,在以下方面还有一些区别:
第一,机关事业单位中“中人”有视同缴费年限。企业人员的缴费年限是按照其实际缴费情况来计算的,但机关事业单位当中的“中人”,有可能在2014年10月之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公务员都没有缴纳,但事业人员有可能缴纳)。这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虽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但实际一样参加工作,依据过渡性的政策,原来的工作年限可以视同缴费年限,在计算养老金时要考虑。
第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职业年金补充养老金。在2014年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强制性的缴纳了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按照个人4%、单位8%的比例缴纳,基本上是按照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在退休之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作为养老金的补充。领取的金额是职业年金总额除以计发月数。如果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如果个人职业年金总额为5万元,那么每月可领取职业年金=50000/139=360元。而企业人员虽然也可以缴纳企业年金,但没有强制缴纳,很多企业还做不到。
第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缴费基数、缴费年限要比企业人员高。企业人员的工资有高有低,如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工资极高,缴费基数应该按照最高的来缴纳的。而有一些普通的企业员工,其工资可能还达不到最低的缴费基数,是按照最低的缴费基数来缴纳。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却不同,其总体工资水平属于中上,平均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要高于企业人员。而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稳定,到退休时缴费年限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2024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人员一样,都要按照其工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在退休后,也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养老金,但仍然有一些区别,主要表现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视同缴费年限,有职业年金补充,而且缴费基数较高,缴费年限较长。这些区别可能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总体要比企业人员的养老金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