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关于养老金问题上,让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都感到很矛盾,原因是,10月份,人社部刚明确了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但在11月4号,由新华社授权发布的《建议》中却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很多人就想不通,既然养老金能够按时足够发放,为何还要推进延迟退休?养老金到底是够发还是不够发呢?我认为从以下2点可以看出矛盾原因:
第一,要保证养老金长期发放
从人社部发布的数据可知,今年截至9月份,养老金账户收入为2.1万亿,支出为2.8万亿,结存为4.5万亿,很明显,短时间养老金确实足够发放。但是从收支平衡看,很明显,已经出现了支大于收的问题,产生了7000亿左右的差距。
除此之外,今年国家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社保费用减免,预计到年底将减免1.6万亿左右的社保费。意味着社保账户将损失这部分资金。虽然我国现在疫情控制良好,各行业复工复产,但是,海外疫情蔓延问题严峻,国内又有新疆,天津,青岛等地陆续出现疫情反复问题,有专家也预测疫情第二波还会出现,所以,很难保障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回暖,或者会不会再走下坡,如果部分企业还需要国家“免减缓”支持,社保账户或将要继续亏钱,那么,到时候,养老金账户是否能满足长期养老金支取,也是个未知数。
尤其是,黑天鹅事件突发造成今年全国的经济损失后,也释放了一个警示,就是要想办法抵御这一问题带来的风险,因为不能确定以后有没有这样的全球性事件再出现。所以,为了保证养老金能够长期发放,就要想办法保证养老金账户是长期充裕的,因此,从各种实际情况,和未来风险考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也是为了保证养老金账户不至于走向枯竭。
第二,老龄化问题加剧
养老金是利用年轻人交的保险费在养退休老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参保人数为9.67亿,而今年两会上曾说过退休人员近3亿,也就是说基本是3~4个年人在负担一个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可是未来是否能继续保持这个模式呢?难度还是存在的。
首先,新增人口在持续下降,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仅有2017年人口增长,到了2018年新增人口又出现断崖式下跌,直降200万人,2019年继续降低,新增人口仅达到1465万人。新增人口降低,还是在鼓励二胎生育实施状态下,这一现象也不免让人担忧,如果人口继续降低,年轻人数量减少,参保人员减少下,未来谁来负担大家的养老金?
而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却在加速,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比例近3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因此,要想保证大家以后还能正常领取养老金,退休年龄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越早开始推动实行,大家越能够开始慢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