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舒城县结合实际,创新实施“一网二养三服务”农村特困人员养老新模式,全县9874名特困人员得到妥善供养,有效破除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养老难题。
织密一张保障网。全面推行“救急难”。建立397个村级“救急难”互助社,注入“救急难”资金总额达3151万元。启动救急程序后,村级可给予1000元临时救助,乡镇可给予2000元临时救助,救急资金最快2小时内到位。下放低保审批权限。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建立“谁调查、谁审核、谁审批、谁负责”责任制。审批权限下放以来,共核退低保(特困供养人员)3488户5450人,新增2840户3614人,群众满意率100%。激发村民中心组长活力。选配好中心组长,建立“误工补贴+绩效奖励”,发挥村级中心组长在扶贫宣传政策、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给予人文关怀等方面作用。
推行两种养老模式。对全县农村特困人员开展全面失能评估,按照“科学评估、入住自愿、机构方便、保障到位”的原则,为农村特困人员提供两种养老模式。一是居家自养。评估全部达标、生活能够自理的特困人员,鼓励他们居家自养,对这类群体主要采取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安全住房、强化监护责任、上门居家服务等措施进行照料。二是集中供养。主要针对两类特困人员,一类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一类是生活能够自理但愿意离家生活、距乡镇敬老院较近的特困人员。目前,共设立养老机构43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5所(含已转型公建民营6所),民办养老机构8所,可提供床位6750个。
做优三种服务。一是做优居家上门服务。先后在汤池镇、百神庙镇等乡镇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试点。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老人、孤儿、烈属、老年烈士子女、贫困户中的失能人员等6类人员,提供理发、清洁等服务。二是做优机构养老服务。由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入住特困人员提供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服务。目前,共接受机构养老特困人员1270,其中公办敬老院接收1270人(公建民营292),全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442人,入住护理院292人。三是做优专业护理服务。对失能半失能农村特困人员做好集中供养,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制定引导支持政策,加大对“公建民营”护理院的支持力度,将入住护理机构特困对象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一网二养三服务”养老模式从工作机制、服务内容等方面为农村特困人员晚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解决了农村特困人员无人管、无人问、无人帮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村特困人员“老有所养、老无所依、老无所乐”。
【来源:舒城县扶贫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