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读《重读陶行知》4:“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
2024-10-09 19:18  浏览:67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把孩子当做死的”,就是有在有些教师眼中面前的学生,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一台台机器——学习的机器,一件件容器——装知识的容器,一个个工具——学校和教育者谋利谋民的工具,既然是机器、容器、工具,自然不考虑人的生命因素——兴趣,情感,个性差异等,而是只是“一刀切”“机械化”“满堂灌”……

如何才能“把小孩子当做活的”呢?第一步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孩子的个性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其实这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弄清楚教室里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对每个学生提出最适当他的学习建议,找到每个学生怎么学是最有效的。作为教师,必须去观察,去了解,必须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为他们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在课堂当中,必须用眼睛看每一个学生,然后给学生最适合的指导,给每个学生建议,并且都是不一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量,还得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在课堂的状态,他们的接受程度,去做他们的指导者、引导者,教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用最合适他的方式引导他教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知识,也就是教学生学。

考试和学生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和老师有关,仅仅通过学生的试卷了解我们老师哪些地方,把学生教懂了,哪些地方还没有懂,比如同一次考试,一个学生得了100分,另一个学生只得了20分。通过试卷,我明白了,对考100分的学生来说,指导是成功的,因为他掌握了全部的知识,而对另一个学生,教学完全失败,对他的指导基本上是无效的,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他,研究他,对他进行更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这就是考试对教师的意义。

那这些观点是不是就是说“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姑且不论,那面对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该如何指导他们呢?有时候,我也觉得特别力不从心。“5+2=0”的观点,我不是完全认同,但是,至少5+2<7。

发布人:d4ed****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