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徐星最近非常关注科学教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怎样开展?他的答案是,知识点的重要性在降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越来越重要。
“要做减法”,对于徐星来说,这个理念已经刻入骨髓。
徐星,这位古生物学家目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他最近非常关注科学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材问题。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怎样开展?他的答案是,知识点的重要性在降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越来越重要。中小学生只要能掌握好核心知识点、核心概念就可以了。一旦这个减法做好,中小学生们就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探索,“探究式学习”也就更容易了。
就在今年年初,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名誉校长,同时,徐星还将自己的“院士科普基地”落户于此,正式以“小学校长”的新身份推进他的科普事业。
是的,除了学术光环,徐星身上还有一个“科普”标签。他曾协助许多国内外主流媒体制作了数十期/集科普节目和纪录片,作了近百场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和著作50余篇/本,因此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恐龙院士”。
近日,《中国科学报》就科学教育、科普等问题对徐星进行了专访。
《中国科学报》:在科普和科学教育方面,你最近在忙哪些事情?
徐星:
最近在作一些科普演讲,当然也有到小学担任名誉校长这件事。关注最多的是化石保护,还有化石科普,包括如何让博物馆吸引更多公众等这些方面的事情。我另外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作了这些方面政策上的探讨。
然后就是科学教育,这是我比较关心的,也参与了一点教材修订工作,确实可以感受到中国在科学教育这方面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毕竟一旦这个体系建立了,会影响几代人。
《中国科学报》:如何推广“探究式学习”?毕竟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徐星:
顶层设计很重要,需要专家以对整个学科的把握从框架上去做“减法”,比如哪些概念是可以删掉的。
其实中小学生只要能掌握好核心知识点、核心概念就可以了。一旦这个“减法”做好了,中小学生们就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探索,“探究式学习”就容易了。
内容决定形式,核心内容定下来了,教学就会有更大空间。
实事求是地讲,让很多一线科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到中小学教育中来是不现实的,只能做个示范。所以根本上讲,还是需要教育体制本身把减法做够了,留下足够的空间,老师们一定有办法去探究各种各样的让学生感兴趣、深入思维训练的教学手段。
如果你把这个空间塞得满满的,他就不太可能去作任何尝试了。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在这一方向上发力,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完善。
《中国科学报》:现在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与其上一个星期的课,可能不如抽出半天时间带他去博物馆看化石更有教育效果,是这样吗?
徐星:
我想应该是强调实践能力的时候了。
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出门,因此他的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就太少。所以我们怎样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能亲身用自己的味觉、嗅觉或者视觉去感知这个世界,这其实是现在科学相关教育中很缺失的一环。
像你讲的,古生物学的优势在于有化石、有具体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喜欢古生物的比较多,因为他们用肉眼能看见,或者用手能触碰到,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我们做好科普的一个载体。包括动植物学、天文学也是具备这种天然优势的。
《中国科学报》:作为小学名誉校长,你打算做哪些事情?以及“徐星院士科普基地”将会是什么样子?
徐星:
实事求是讲,真要让科学家去中小学花很多时间做科学教育,不是很现实。即便说在个别学校开展试点,也是缺乏推广价值的。
所以我们做这些事情更多是一种示范效应,希望科学家、公众和国家对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多关注一下,更感兴趣一点,也能够促使中小学的校长、老师们投入更多精力在科学教育这方面。
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是一所示范类学校,社团活动特别丰富,包括跟科学相关的农业、无人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学实践活动办得非常好,这些让我感到非常惊讶,还没见过科学教育做得这么好的小学。我们就想能不能更多帮助他们做一点事情呢?
第一个选项,可以每年去为孩子们上几次课,作几场科普报告,跟同学们交流;第二个选项,可以跟学校的科学教师组织一些座谈,分享我们作为科学家对科学的理解,或许能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做一些探索和实践。
文字|孙滔 徐可莹
来源 |据科学网微信号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更多教育信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