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将军的一生:白起与王翦
2024-11-12 08:13  浏览:47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创作品,文责自负,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战国后期名将辈出,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等人率领大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令天下人望而生畏。凭着骄人的战绩,他们被国君视为股肱,民众视为战神。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舞台场景的切换是如此迅速彻底,前一刻刚登上山巅,后一脚就迈入深渊,将军们猝不及防地被调离权力的中心,在最后的日子里黯然失意,甚至难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单从结局来看,他们出演的很难算得上是喜剧。

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位列榜首,三十六年戎马生涯,七十余场战斗,未有败绩。

苏代在秦国丞相应侯面前评价白起说:“武安君为秦国攻占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边平定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北边俘获了赵括的四十万大军,即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无法超越他。”

让我们看看白起最著名的几次战役。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初出茅庐的白起大胜韩、魏联军,斩首24万,俘虏魏将公孙喜,拿下五城,又渡过黄河,夺取韩国安邑以东直到干河的大片土地。经此一战,秦昭王威震中原,自称西帝。

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鄢郢之战,进攻楚国,占领鄢、邓、西陵,大破郢都,焚烧夷陵,攻到竟陵、安陆,建立南郡,向南又攻取洞庭五渚、江南,迫使楚国迁都到陈。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进攻魏国,大败魏赵联军,攻取卷、蔡阳等城,打跑魏将孟卯,战败赵将贾偃,斩首魏军13万,沉2万赵卒于黄河。

公元前264年起,进攻韩国,夺取陉城的五城,斩敌5万人,随后占领南阳要道,攻克野王城,切断上党郡同韩都新郑的联系。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阻断赵军的运粮通道,打破久攻不下的局面,包围并活埋赵军40余万,令赵国元气大伤,举国震惊。

长平之战,白起登上了职业生涯的最高点。他踌躇满志,要借着这股锐不可当的气势,一举攻破邯郸,消灭赵国,但白起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满腔的报国热忱,竟然抵不过别有用心的应侯范雎的三寸之舌。

范雎收受了韩、赵两国的厚礼,又忌惮白起战功卓著,将来必能位列三公,超越自己,所以极力说服秦昭王,答应了韩赵的求和,息兵休战。白起功亏一篑,愤恨不已,从此称病,不再带兵打仗。秦军失去了白起的统帅,换上其他大将,接连遭遇失利,但白起余恨未消,负气说道:“秦王当初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秦昭王对外部战事深感焦虑,对白起的抗命愈加恼怒,再加上应侯的不断诋毁,终于派人驱逐武安君,禁止他留在咸阳城里。

白起刚走出咸阳西门十里,来到杜邮,秦昭王就与应侯等人商议,认为他声名显赫、功高震主而又心怀怨恨,非但不能为秦国所用,而且是秦国极大的隐患,于是派遣使者赐给他一把剑,令其自杀。

武安君举剑长叹,质问上天,自己犯了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我用欺诈的手段把几十万投降的赵卒全都活埋,这足够死罪了。”随即自杀。这是公元前257年的十一月。

武安君至死都没能明白,自己为何遭遇如此不公的对待。他熟读兵法,却不谙人性。在漫长的历史中,白起既不是第一个在宫廷政治斗争中倒下的将军,也不是最后一个。有位学者分析说:“功臣之间出于嫉妒、争名夺利等阴暗心理的倾轧斗争,是传统政治弊端的客观反映,是导致将星陨落、功臣不得善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功臣宿将来说,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战场上的明敌,而是来自自己周围暗藏的形形色色以同僚面目出现的敌人。这种人为的政治内耗、倾轧,使得多少功臣没有倒在战场却倒在官场,让历史付出无谓的代价。”

白起死后,秦国人都同情他的冤屈,纷纷在咸阳设立祠庙祭祀。陕西咸阳城东郊及陕西洛川至今尚存白起墓。






继武安君之后,秦国又出了一位名将王翦。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接过了白起的帅印和未竟的事业,带兵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蓟都,后来又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起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

白起之死,必定在王翦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同样掌握秦国的兵权,同样立下汗马功劳,同样被无数凶狠嫉妒的眼睛暗中紧盯。王翦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知道每打一次胜仗,秦王心底的猜疑就会增加几分,自己离危险也就更近一步。

与白起不同的是,王翦不仅熟读兵法,也遍览史书,因此深谙人性,也更懂得隐忍和退避。局势已经很明朗,秦国迟早吞并六国,正如越国灭亡吴国。王翦认为,与其像文种一样不知进退,不如效仿范蠡急流勇退。

范蠡与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勾践,助他卧薪尝胆,用二十多年时间打败吴国。在灭吴的这一年,范蠡因功勋卓著而被封为上将军,但出乎众人意料,选择了隐姓埋名,飘然远去。临行前,他写信告诫文种:“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比否,知进退存亡,方为贤者。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只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其同富贵,你若不走,他必杀你。”

文种对近在眼前的荣华富贵不愿放手,虽然读了范蠡的信,但仍怀抱侥幸心理,选择留在了越国。不久,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次年,勾践借探望病中的文种之机,赐给他一把剑。文种被迫自杀。

贪功求进,能伸而不能屈,能上而不能下,这是文种和白起都犯过的错,王翦不会重蹈覆辙。《易经》的乾卦中,上九“亢龙有悔”,说的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像龙一直向上飞,飞到了极限,就会有悔恨之事发生。王翦懂得这个道理。当他扫平三晋、一路凯歌之时,也在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防范风险。

秦王灭掉三晋后,将楚国作为下一个目标。他先问年轻的将军李信,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答说:“二十万足够了。”李信刚带领几千士兵在衍水打败燕军,活捉太子丹,风头正劲。

秦王听完,转过头,又用同样的问题问王翦。

王翦领会了这个提问的微妙之处,但他还想再验证一下秦王的心意,也想为自己铺设一个后退的台阶,于是故意思考片刻,回答说:“非六十万不可,一兵一卒都不能少。”

秦王听完哈哈大笑,说:“王将军老了,胆子越来越小了。李将军果然勇猛威武,我也觉得二十万足矣。”

王翦立刻明白,在秦王的心目中,李信如日中天,后浪要推翻前浪,无论自己过去立下了多少战功,现在也到了该让位的时候。急流勇退的契机已经出现,应当顺势而为。

王翦于是称病,回到频阳老家。离开权力与危险的中心,是有些落寞,但归于田园带来的身心放松更令人欣慰。

秦楚开战后,前线传来消息,二十万秦军在李信和蒙武的指挥下深入楚国境内,被楚军追击,损失惨重,大败而归。秦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秦王立刻动身赶往频阳,手捧将军大印,向王翦赔罪。

王翦心中残存的积郁被一扫而空,但他不露声色,仍然以生病为由婉拒。秦王再次谢罪,言辞恳切,请求他接受帅印。一而再,再而三,眼看火候已到,王翦重申了六十万兵力的要求,表明了自己的原则性,也体现了一位将军的专业度。秦王自然满口答应。就这样,于无声处听惊雷,王翦东山再起的逆袭丝滑地完成了。秦王得偿所愿,双方皆大欢喜。

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出咸阳时,秦王亲自到霸上为他送行。王翦郑重地向秦王提出要求,讨要良田、美宅和苑囿,还说:“秦国将军带兵打仗,功劳再大也无法封侯,趁着大王重用我之际,我要置办一些田宅苑囿作为家产,留给后世子孙。”秦王听完大笑,爽快地答应了。

王翦抵达函谷关后,又接连派出五批使者前往咸阳,不断请求秦王赐予更多的良田美宅。此时,连他的亲信也受不了了,认为他贪婪的吃相太难看。王翦笑着解释说:“秦王生性多疑,强硬粗暴。如今把六十万人交给我,这是把整个秦国的军队托付给我,国家安危握于我一人的手中。不断索取田宅苑囿,正是为了让秦王认为我穷奢极欲,胸无大志,并没有其他的野心。否则,他怎么能够对我放心?”亲信这才恍然大悟,佩服他人情练达的高明。

王翦用心良苦,老谋深算,他识时务,懂进退,个人的能力、经验、智商、情商都出类拔萃。与白起的激进、偏狭相比,王翦稳重圆融,性格更趋完美。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王翦,说他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不愧是元老将军,可是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只是一味苟且迎合,取悦人主,这对王翦是不公允的,司马迁显然是夹杂了个人的愤懑情绪。

王翦的一生,如同穿行在九曲黄河中的一艘船,要顶着狂风巨浪,在激流中稳住方向,还要避开不测的暗礁,安然抵达终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其中的困苦、艰辛和煎熬难以言说,不是像那几句带笑的解释一样简单直白且容易化解的。

做一个出色的将军很难,做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也很难,做两者皆备的人更难,而王翦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让孔子来作评价,结论必与司马迁大相径庭。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敏于事而慎于言”。王翦做到了。

孔子又认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君子有审时度势、灵活进退的智慧,既不盲目追求,也不消极对待。这样的处事境界,王翦达到了。

孔子还认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在不同的局势下判断应当如何处事,根据政治状况来调整个人的言行,谨言慎行,既能够积极进取,又能够明哲保身。这样的政治智慧,王翦具备了。

用孔子的标准来评价白起,显而易见,武安君是不完美的。要成为一名沉稳世故的贤者,抑或政坛达人,他的修身之路还很长。与王翦相比,白起的心思简单粗糙,少了很多雕琢,不够玲珑。

然而,正因为缺乏这种完美,白起才能凭着勇气、真诚、锋芒和棱角,锻造出一副武将的精魂,像金刚石一般至为坚硬,至为纯粹。人们在扼腕叹息之时,才会对充满悲剧气息的武安君寄予深深的敬畏、同情与怜惜。

千百年来,普通的民众总是偏爱落难的英雄,正如乌江自刎的霸王项羽永远比汉朝的创立者刘邦更多地被人提起,在人们心目中,白起的地位也远高于王翦。他是一个遗憾,也是一个神话。

发布人:407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