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人民法庭 | 临港法庭 坚守在离老百姓更近的地方
2023-09-19 09:59  浏览:104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唐白雪

盛夏时节,万物繁茂。明媚阳光下,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干净整洁,商户规范经营,田野生机勃勃,邻里笑意盈盈,和谐气息扑面而来。

这幅美好画面的背后,展示的是辖区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建设者,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临港人民法庭始终坚守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充分发挥根植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

“上山下地”化解纠纷

统一的法庭标识、现代化的智慧庭审系统……临港法庭虽然是一个仅有8名干警的“麻雀”法庭,诉讼服务、诉前调解和民事审判等职能却一应俱全。2020年以来,临港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1344件,审结1328件。案件类型涉及婚姻家庭、劳务合同、房屋买卖、抚养赡养、交通事故等方面,为辖区百姓撑起了一把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保护伞”。

“我们是‘人民的法官’,始终要谨记自己是在为人民工作。”临港法庭庭长张汾说。

身处司法为民最前沿,人民法庭最常遇到的就是涉及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如何能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为老百姓实质性化解矛盾?临港法庭给出的回答是:到群众中去,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纠纷。

秦某与杨某原为夫妻,后秦某以感情破裂为由诉请离婚,但因二人对财产分配有分歧,案件一时陷入僵局。为更好地查明事实,临港法庭的法官当即进村调查,不仅走进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还上山实地勘查秦某包种的果园,同时也走访了周边邻居和附近村民,收集一手资料,查明事实并固定了证据。在了解到当事人双方的心结后,法官又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明白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顾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经过调解,双方就财产分配达成了和解意向。

这样“进村入户”的走访调查并不鲜见。由于很多当事人住在村里,“上山下地”对于临港法庭的干警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法官潘龙表示:“每周都要跑几趟,只要能帮大伙儿把事情解决了,我们多跑跑腿也是值得的。”


2023年4月14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临港人民法庭法官(右一)和人民调解员(左一)进村调查 供图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经年累月深入一线的调查走访,不仅让临港法庭的干警们练就了一身本领,更积累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工作经验:处理婚姻家庭、租赁合同纠纷时,尽可能速裁速执,以便及时保障当地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每逢春耕或秋收,要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找到当事人,还可以顺便给乡亲们提供法律辅导和答疑,一举两得;针对涉及面广的土地承包纠纷、宅基地纠纷等复杂案件,可以积极联络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多方协同有助于更快地查明事实,更好地化解纠纷……凭借干警们丰富的办案经验,一起又一起纠纷在这里化解,不仅赢得了当事人赞誉,更为百姓竖起了一道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护墙”。

千方百计为老百姓维权

基层人民法庭扎根在群众中间,办理的案件往往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干警们会千方百计为老百姓维权。

2022年,李某与陈某二人共同经营的蔬菜粮油批发店因经营不善而闭店。此前,二人曾先后在13名供货人处购买蔬菜、粮油,分别欠付货款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累计15万余元。闭店后,二人不但未能及时偿还货款,还玩起了“失踪”,13名供货人无奈诉至法院。

立案后,送达人员拨打李某与陈某电话后发现所留号码均为空号,二人也早已不在原址经营,无法向其直接送达法律文书,只能根据其户籍信息以邮寄方式送达,却未能妥投。按照法律规定,该案只能选择公告送达,需等待60日的公告送达期满后,才能开庭审理。这样一来,案件的审理周期将被拉长。

为了尽快为13名供货人追回欠款,临港法庭干警选择“主动出击”,反复与邮递员沟通未妥投原因、具体投递经过。后经多方查询,法庭终于获取李某与陈某的家属信息,进而与其取得联系并送达了法律文书,避免了漫长的公告送达。

其后,该案的进展并不顺利。因缺乏必要的证据意识,13名原告仅提供了微信聊天记录,其证明力度不足。潘龙主动向原告释法明理,并根据当事人申请,调取了对方微信主体信息,确认该微信确属被告李某使用,为案件审理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经调解,李某与陈某先行支付了10万余元货款,后又将剩余欠款补齐。

这起“一波三折”的欠款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10余天,大大超出了当事人的预期,得到当事人的好评。对此,潘龙坦言:“虽然过程很不容易,但当结果尘埃落定,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事要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

近年来,临港法庭乘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东风”,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建成科技法庭、互联网法庭,将立案、开庭等工作搬上“云端”,做到“一张网”办公办案,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监督,更加便捷、便民,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指尖上的诉讼服务”。

当事人刘某因与某公司合同纠纷提起诉讼,要求某公司解除合同并赔偿违约造成的损失。结合双方实际需求,临港法庭从法律、情理等方面入手,分析解除合同的利弊。经沟通,双方达成初步调解意向,由某公司支付刘某1.7万元违约金,双方继续履行合同。因被告代理律师无法抵达现场开庭,为尽快达成调解协议,法庭通过互联网庭审组织双方调解,并在线签订调解协议。

这是临港法庭不断改革探索、迭代升级的生动注脚。为给当事人减轻诉累、提供便利,临港法庭还开展上门指导、进村开庭等便民服务,将事情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为人民服务,同样体现在服务大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根据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情况,临港法庭干警积极深入园区、企业了解情况,并对企业在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对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适时给予法律指导和意见建议,引导企业把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推动企业规范自身行为,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应民之所呼,解民之所忧。临港法庭扎根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用责任和担当履行着守护一方公平正义的承诺,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谱写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16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26期

编辑/徐畅


发布人:07cc****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