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淑娟 通讯员 陈生珍) 州民政局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实行政策性低保兜底保障、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等民生实事,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幸福感。
结合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印发《关于建立海西州城乡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海西州关于开展城乡低收入人口精准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等,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专项救助,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实施“民政+互联网信息平台”惠民工程。投资691万元,实施全州养老信息化平台项目,健全州、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网络信息平台,补齐全州智慧民政建设短板,充分发挥信息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社区养老设施提升”工程。投资205万元实施格尔木医养结合项目,投资150万元实施都兰香日德镇敬老院提升工程,投资60万元实施乌兰县2个幸福互助院项目,投资99万元实施德令哈社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补齐养老设施短板,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基础;实施“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工程。针对全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的实际,投资51万元,委托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对全州从事养老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着力提升养老机构照护能力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投入养老服务资金410万元,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推动全州养老机构规范有序管理。
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办理流程中的申请提交和受理环节实现“跨省通办”,申报材料由乡镇(街道)初核、残联复核、民政审核、资金发放等环节仍由户籍地负责办理,在坚持现有政策办理程序的前提下,让数据多跑路,全面实现“马上办、就近办、一地办”,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本文来源:柴达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