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现象,一直是职场热议的话题。它指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在在招聘中设置35岁的门槛,同时一些企业在裁员时也会率先优化掉这个年龄段以上的员工。使得中年人压力颇大。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逐渐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内心难免惶然。
但职业规划顾问&中道普惠总裁于洋先生却认为:进入数字化时代,“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将会更多。
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就业前景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在多个行业中代替人类,到2022年,全球将有7500万个工作岗位不复存在。但同时,也将因机器而创造出1.33亿个就业岗位。
新岗位中,可以让职场人实现“滚雪球”式发展的工作机会将越来越多,尤其是依赖于社交、创造力、感知操作能力等不能被人工智能编码的职业。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或可迅速取代初级会计、初级技术工人、快递、司机等行业的劳动者,而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需要人际沟通的工作将会增加。
同时,教师、医生、律师、计算机系统分析师、软件应用开发工程师、制造业一线主管、护士、保姆、美容美发师等职业,却可以有越来越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019年,中国正式跨过“万元美金”(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这条线,转入“中产社会”,怕死、爱美、孤独的消费趋势,创造了更多可持续发展、越老越值钱的职业。
01“怕死型”需求。
凡是涉及到社区养老、上门看护、陪伴、病后康复等这些医疗服务需求的职业,增速会非常快。目前我国需要这类服务的人有1亿之多,但从数据来看,当前具有康复医学专业资格的人总共才4万左右。
专业医生、康复医生、护士等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职业。
02 “爱美型”需求。
于洋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位学员,曾经是企业员工,因为平时喜欢收纳和整理,就去学习了这类课程,学成后自己办了一家私人衣橱整理服务公司,收入不错且时间相对自由。
我们原先不太关注的一些细分行业,因为踩准了当代都市人对美的高追求,从业人员的收入因此水涨船高。譬如案例中提到的整理收纳,以及美容、美甲、美睫等等。
03 ”孤独型“需求。
正所谓越文明越孤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7》的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 2.4 亿,有13.6%的劳动者从事着高压力职业,这些人的精神需求逐渐促成新的职业风口。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收费为300-1000元/小时。约八成心理咨询师能达到月薪过万。
“孤独型”需求还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因为孤独而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催生出宠物训导师、兽医等职业,同时还带动了宠物粮食、用品的销售等等。
除此之外,教育类、建筑工程类职业也都是“堆雪球式”越老越值钱的职业。
随着不确定时代的到来,产业周期、行业周期不断缩短,能够支撑职业稳定的土壤已经不存在了,真正的铁饭碗还是个人能力。延长职业寿命,职场人要做好这几个方面:
投资自己。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学习?是否经常上一些培训课程?有没有系统的成长规划?
为了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我们甚至要放弃一些短期利益。
学会借势。学会借大城市之势、借风口行业之势、借龙头企业之势、以及借优秀老板之势。
树立长期思维。每个人的发展频率是不一样的,要有自己的节奏,戒骄戒躁,坚持在认准的某个核心领域持续深耕,未来才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