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2月开始,
浙江嘉兴平湖曹桥中学72名毕业学生,
组建了“致青春·让爱永恒”同学群。
每月初,群里都会掀起一阵“红包雨”,
每人发一个红包,再由人统一收取。
这份多年的坚持,只为一个目的:
资助离世18年的恩师陈永丰的父母。
曾经是老师用心呵护的少年们,
如今集结成了暖心力量,
呵护着逝去老师两位双亲的晚年。
那个“明星老师”照亮了大家的世界
一个好老师,会对学生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夏雨平说,是一辈子的乐观和自信。
夏雨平是平湖曹桥中学初99级的学生。初中3年,陈永丰都是她的班主任。他们这个班级,一直让其他班级同学羡慕,学生们乐观开朗,集体有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青春阳光的好班主任。
说是班主任,其实陈永丰更像是一个知心大哥哥,给了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无限温柔呵护。
那时候,曹桥中学和很多中学一样,那时大多老师忙着抓教学质量,陈永丰反而像个另类,自修课带着男生们踢足球,让女生在一旁观战,“现在想起来,那种班级团结的氛围还很有感染力的。”
就像一道阳光,陈永丰照亮了这些少男少女的世界。
陈永丰当班主任的那3年,他坚持推广“知音信箱”,让学生们给他写信,各种内心的小纠结、小秘密都可以和他分享。他不仅可以像长辈一样出主意,也能像朋友一样严守秘密。
“班里每个同学的情况他都一清二楚,情绪有点起伏他都能注意到。”有个男生离家近,上学却老是迟到,陈永丰在班队活动时调侃,他记录了男生迟到的时间,“也说明,他用心细致地在观察大家的一举一动。”
(网络图片)
他走的那天,学生吊唁队排了两三百米
“信念不倒,我们永远在天上。”这是陈永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学生们也常以此勉励自己。
然而,和信念相比,生命却显得如此脆弱。
2002年,尚未结婚的陈永丰遭遇车祸,28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那一刻永世难忘,得知陈老师去世那天是高中刚开学没多久,一节体育课,我们三四个同学就商量,要到他农村老家去,送陈老师最后一程。”那时候交通不便,前往陈永丰的老家,要搭车加步行,尤其是进村还通不了车,几个同学折腾了好久才赶到,“真的挺远的,赶到后,我们在他们家里抱在一起痛哭。”
(虽然已过十几年,同学们依然怀念陈老师)
陈永丰的突然离世,让很多学生一时无法接受,小小年纪的他们,只能用“送他最后一程”来表达不舍和悲伤。
曹桥中学得知有许多同学要去,追悼会当天,特地安排了车辆接送,但由于前往的人太多,包车坐不下,很多学生只能自己前往陈永丰的老家和殡仪馆。
那个瞬间,被定格在了很多同学的脑海中。陈永丰家门前的田埂上,排着两三百米的长队,殡仪馆追悼大厅,同学们依依不舍,绕着他的遗体转了一圈又一圈,人人不愿离去。
每个人都哭肿了眼睛。这不仅是告别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也是和一段让人怀念的青春岁月作别。
72名学生众筹为老师父母养老
时间不会因为人的伤心而停止不前,转眼陈永丰去世已经十多年,但留在学生们心中的,一直是那个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知心大哥哥形象。
夏雨平当年是班里的文艺委员,长大后,她像陈永丰那样走上了教育的路。她心里一直有个想法,要找到陈永丰老师的父母。
“我们读书的时候就知道陈老师家里的情况,他妹妹小时候就因为溺水去世了,后来他又出了事。”连续遭受失去儿女的打击,恩师的父母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夏雨平没有停止打听消息。但因为拆迁等原因,二老早几年就搬离了老家,没了消息。
直到2013年春节,夏雨平才辗转打听到了二老的新住址。见到儿子学生的那一刻,陈永丰的父母泪流不止。
(大家时常抽空去看望老师的父母)
之后的每一年,夏雨平都会抽空去看望二老。直到2016年同学会时,大家不约而同,又想起了陈老师,唐斌、夏雨平、王晓等几位同学一合计,组建了“致青春·让爱永恒”微信群。大家相约,每到月初就以发红包的形式进行捐献,每年中秋、过年还要组织一起看望二老。
(每个月群里都会下起“红包雨”)
最初,群里只有几个人,后来知道的同学越来越多,人数最后固定在了72人。每到月初,大家就自觉地往群里发30元的红包。
(的收入支出都有记录和公布)
“这个钱也不多,不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压力。”夏雨平说,有些同学比较忙,钱会一次性交上来,但很多同学还是每月一交,“每个月做这件事,其实也是一种仪式感,追忆老师和那段青春岁月。”
让同学们欣慰的是,恩师的父母60多岁了,身体健朗,还在坚持工作。而大家做这些事都是默默的,为的是长久持续地给恩师父母减轻负担,增加温暖。
(大家希望用简单行动帮二老减轻负担)
曾经,一个如暖阳一般的年轻老师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在学生心底种下爱与温暖的种子。多年以后,学生们用“众筹养老”的方式,给天上的老师交上一份关于爱的答卷。
如果不被遗忘,他就未曾离开。
「 正能量说 」
这个故事里,有太多的感动与美好。
曾经,一个如暖阳一般的年轻老师,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
在学生心底种下爱与温暖的种子。
多年以后,学生们用“众筹养老”的方式,
给天上的老师交上一份关于爱的答卷。
如果不被遗忘,就没有真正的离开。
一双双手,一颗颗心,每人每月30元,
他们的爱如涓涓细流,温暖了一对失独老人的晚年,
也跨越时空谱写出师生情最暖的画面。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
决定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为平湖“致青春·让爱永恒”同学群体
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及20000元奖金
一句“师恩难忘”,五年“让爱永恒”,
真暖,故事里的你们;真好,这沉甸甸的人间情义。
世事无常,人间有爱。
因为你们,再次相信。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综合自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陆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