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80岁空巢老人,心脏病突发躺地上几小时:他们要的不是钱,是陪伴
2021-02-06 15:40  浏览:36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不辞双耳兔 原创

图/《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钱可以解决95%以上的问题,但总还有那5%,钱就是解决不了。

“钱”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了,它不可或缺,也正因如此,它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

校园贷却还不清,被迫跳楼;家庭利益纠纷,分崩离析;吸毒费用昂贵,变卖家产;抢劫、非法捕杀野生动物、出卖肉体、人体器官买卖……

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绝大多数的问题,追溯到根源上,都是钱衍生的。

举个比较普遍的例子:空巢老人,子女们都在外打工,老人们70、80多岁了,却还是一个人承担所有。

他们平时摔个跤也没人知道,又不敢给儿女打电话,怕影响他们工作,就想着自己贴个膏药,痛几天就好了。

子女们平时不回家就寄点钱回去,让老人自己买点吃的穿的;

过年要是也不回来,就又多拿点钱,以为这样就可以弥补自己不在的空缺。

可是我们却不知道,钱在很多空巢老人眼里,其实并没有多重要,他们最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


01

我们村有一位奶奶,80多岁了。她有2个儿子,2个女儿,都在外面打工,平时回来得少。

她平时就是去村里各家串一串,坐在别人家看看电视,然后又自己回家做饭洗衣服,村里人经常给她送点肉和水果过去。

这个奶奶有很严重的心脏病,之前住院住了好几个月,后来她怕拖累子女,病情一控制了她就要求回家,子女们很快都走了,只是偶尔回来看看,给她配点药。

但是吧,大家知道吗?这心脏病总是突发地莫名其妙,她有时候吃饭吃着就喘不过气来,要趴在桌子上很久,才能缓过来。

睡觉的时候,也是呼吸困难,一直大口喘气,感觉有人扼住了喉咙。

有一次,老奶奶心脏病突发,她挣扎着摔在了地上,在地上大口喘息,一连在冰冷的地上地上躺了好几个小时,中间没人发现。

最后还是她自己缓慢地爬起来,拍一拍身上的灰,就要准备做饭了。


这是她后来告诉别人的,说自己当时躺在地上哭,可是又喘不过气来,起也起不来,哭也不能哭,真的就想走了算了。

作为老人,最怕的就是突然摔跤,动弹不得,但又没人发现。

你说,如果万一真的没起来,一命呜呼了,下一次子女回来,看到的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会有多惶恐,会有多后悔?

我们总是低估陪伴的重要性,觉得就是待在家里,给老人做饭洗衣,可实际上,那是帮他们规避风险、及时解决危险的最好办法。


02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中:

有一半的老人,伴侣健在;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完全依靠子女获得经济收入;有6成以上老人,是为了照顾孙子孙女而留守;而身体健康的,只有1/3。

这说明,占到一半以上的老人,他们都没有经济收入,身体都存在各种或轻或重的疾病。

而且,6成以上老人在自己身体不适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孙子,送他们上了下学,这就又给他们增添了负担。

或许有人会问,照顾孙子,不也算是一种陪伴吗?可是你们忽略了,那些身体状况很差的老人,子女是不会让他们带孩子的。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越是身体不好,越是需要陪伴的老人,他们身边就越没有人陪伴。

虽然老人们将子女辛辛苦苦拉扯大,但真正能尽到孝心,在父母晚年花很多时间来陪伴的人却很少。

年轻人都在争先恐后往前走,向远处飞,只有父母停在原地,目送着我们远去。

哪怕他们万分不舍,内心十分渴望陪伴,但他们不会说出来,他们想给我们绝对的爱和成全。


03

父母对我们宽容、慈悲又无私,但我们总是看不见。

又或者看见了,却选择忽视,为了钱为了名利,背井离乡,去追逐一个自认为更好的明天。

根据搜集的资料以及个人的见解,我认为“空巢”现象的存在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经济基础的改变

“家庭养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但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原有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打破。”

对子女来说,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增多,导致人们家庭经济压力较大,而且大部分支出被用于下一代的教育,所以留给父母养老的比例很少。

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孩子成家时所做的投入很大,又是买车又是买房,他们并没有剩下什么钱留给自己养老。


(二)代际冲突,隔阂矛盾

现在的子女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独立,去外头闯荡,不安于待在小地方,过早成家立业;而老年人一辈,则希望他们找一个“铁饭碗”工作,留在家乡,早早地传宗接代。

老年人通常会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山村,不愿意跟着子女待在喧嚣的城市,他们不得不选择独居。

而子女们,为了生活,也不可能永远陪伴老人。

彼此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差别也越来越大,而缺少沟通又让这个差距日复一日形成巨大的鸿沟,难以跨越,所以陪伴也越来越少,子女只好用钱来弥补自己所缺失的陪伴。

(三)传统养老观念的瓦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相当重要,曾经“孝”和“廉”就是走上仕途的标准。

“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可是现在,这些观念日益瓦解,人们更倾向于自己追逐自己的生活。而且,社会对于传统思想的渗透越来越少,“孝文化”已经越来越淡薄了。


04

在很多老人眼里,“陪伴”的价值比钱大多了。

我奶奶也是空巢老人,爷爷几年前去世了,子女们都在搞事业,或者是在打工,和她同龄的老人们都陆陆续续离世,她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

她是1935年的,现在耳朵很不好使,别人要跟她说话很费劲,要很大声的在她耳边吼,她才能听到。

现在,奶奶做完一些基本的事,就坐在门槛上靠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村里人很少,陪伴她的只有家里养的鸡鸭和猫。

每次我回去,她都特别特别高兴,拉着我的手颤抖,说:啊,是我的孙女回来了,真好啊。

我们有时候会带一些吃的,或者拿一点钱给她,但她都不要,“带什么东西,我现在牙齿快没了,吃的也少,你们人回来,我就很高兴了,什么都不用带……”

每次看着她满脸的皱纹,瘦的只剩皮包骨,就特别心疼,奶奶已经慢慢”变矮”了,也越来越瘦,整个人只有60多斤。


有时候她摔一跤,腿上就会肿起来,肿起来的包很圆润,和她干瘪皱起来的皮肤放在一起很违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年轻人喜欢用这句话形容美好的守护,可是我想说:陪伴老人,这句话也适用。

父母辛劳将我们拉扯大,虽然过得并不很富裕,但起码健康长大了。我们无法回馈他们的汗水和泪水,除了在多一些陪伴,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其他的好像都有些治标不治本。

虽然,我不得不承认:钱是物质基础,没有钱,那陪伴也只会是一个贫瘠的、寒碜的。

只是很显然,现在大家就算钱已经足够,他们却不满足了,也沉不下心来,说去陪老人走过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最后,我想用龙应台《目送》里的一段话来结尾: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文字温暖而治愈,是既适合父母又适合孩子的读物。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都是对父母教育大有帮助的书。如果你有兴趣,就点击下方的卡片看看吧,读完后,相信你会大有收获~


发布人:1c15****    IP:125.64.5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