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市民养老”回农村成趋势!农民会欢迎吗?或遇4大难题
2021-01-04 16:29  浏览:68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村长晓佳一】用文字记录农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敬请点击关注!

我们整天谈论市民下乡,会带来诸多好处,也会产生许多问题。但是现在确实已经有很多农村地区有市民开始融入。

其实市民下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的“知青下乡”也是一次全国性的市民下乡,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是可以吸纳这么多人的。但是当时的背景与现在则是天壤之别,当时所处的形式大多数是被迫下乡。我们知道当时的城市之中,工业化建设初期根本就接纳不了那么多的青年就业,所有的岗位几乎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因而就造就了大量的无业青年,在当时则是叫做“待业青年”,想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参与农业建设与劳作,至少能有个暂时吃饭的地方,不然在城市里这么多待业青年会搞事情的。

而现在的市民下乡则多是自愿的主动的,有的人会为了“田园牧歌”的生活,就如人家网红李子衣所展现的那样的仙境,毕竟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缺少人间烟火气;而有的则是需要低成本的养老生活,因此许多地方的农村都建设了“康养社区”,以供都市老人用来养老。

有些地方的村里已经很成熟,配套也很是齐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但是对于现在大部分农村来说恐怕难以实行,至少在四个方面有困难。


①文化上的融合,上次看到了一位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现在六十多了回乡养老的大娘,她说现在的城乡文化很难融合,没在农村生活的人很难理解和适应,邻里之间总会有些矛盾,而且家常小事很快就能传遍整个村子,而且农村看不得别人好,爱嚼舌头,还有村霸地痞和无赖骚扰等等;

也许是我没有生活在城市,可能也是她所处的农村却是如此,整天待在农村也真没有市民特殊的感受,再说东家长李家短的城市农村真没有多大差别,当然农村和城市文化的确是有差异,一个在沈生活习惯上,一个在文化层次上和语言表达上,但相对来说农村还是朴实的。

②医疗的配套,城市老人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医疗上的保障,这也正是农村的最大短板,当然这也是政策所驱使,所有的好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城市里,偏远的乡村看个病要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里,在医疗上时间就是生命,有些大医院还在省会乃至首都,真有重大疾病在农村只能等死。


③交通上的落后,我们的交通环境实在不断改善,例如我们村,以前去开车县城至少得一个半小时,但是修了省道以后,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县人民医院。但是还有很多地方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特别是在山区,光是下个山可能就得两个小时,子女看望一次老人就得花费好长时间。

④住房上的权利,我们知道宅基地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是不可以在外村成员之间流转的,那么市民只能租房子住,但是对于市民来说,是没有保障的,农村租来的房子不一定就符合市民的心意,那么就得进行大的改造,这个改造好了以后,是不是就能一直住?万一房东收回不租了,那么这个损失算谁的?


而现在的康养中心大多建设的和养老院没有多大区别,离市区较近,基本上是市民集中养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而且费用也不低。这就违背了低成本养老的初衷了,本来就想找个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养老环境,最后还是要花大成本养老,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合算的。


发布人:dc0e****    IP:120.230.0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