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缴100%和缴60%,退休后养老金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群体有两类:
一类是有单位的职工。
这类人并不能自主选择缴费基数,他们的缴费基数正常就是应发工资的金额。每个月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其中单位按照缴费基数的16%缴费,进入养老金社会统筹账户;个人按照缴费基数的8%缴费,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
还有一类是没有单位的人员,也称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分为多个档次,一般最低档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60%,最高档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300%。
灵活就业人员按照缴费基数的20%进行缴费,其中的12%进入养老金社会统筹账户,8%进入养老金个人账户。
所以,能够选择养老金缴100%还是缴60%的就只有灵活就业人员。
接下来,我们看看按60%和100%分别缴费有什么区别。
假设当地的社平工资一直都是5000元,老李60岁退休时的缴费年限是15年。
按照60%的档次缴费:
缴费金额=5000×60%×20%×15(年)×12(月)=108000(元)
基础养老金=(5000+5000×60%)÷2×15×1%=6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60%×8%×15(年)×12(月)÷139=311(元)
总的养老金=750+311=911(元)
按照100%的档次缴费:
缴费金额=5000×100%×20%×15(年)×12(月)=180000(元)
基础养老金=(5000+5000×100%)÷2×15×1%=7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100%×8%×15(年)×12(月)÷139=517(元)
总的养老金=750+517=1267(元)
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60%档次缴费的总金额是按照100%档次缴费的6/10,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数额前者是后者的72%,两者的差额是356元。
当然,如果缴费年限不同,那么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老李60岁退休时的缴费年限是30年。
按照60%的档次缴费:
缴费金额=5000×60%×20%×30(年)×12(月)=216000(元)
基础养老金=(5000+5000×60%)÷2×30×1%=1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60%×8%×30(年)×12(月)÷139=622(元)
总的养老金=750+311=1822(元)
按照100%的档次缴费:
缴费金额=5000×100%×20%×30(年)×12(月)=360000(元)
基础养老金=(5000+5000×100%)÷2×30×1%=15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100%×8%×30(年)×12(月)÷139=1034(元)
总的养老金=1500+1034=2534(元)
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60%档次缴费的总金额还是按照100%档次缴费的6/10,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数额前者依然是后者的72%,但是两者的差额扩大了,变为712元。
而如果当地的社平工资不同,那么也会有明显的影响。假设当地的社平工资一直都是10000元,老李60岁退休时的缴费年限是15年。
按照60%的档次缴费:
缴费金额=10000×60%×20%×15(年)×12(月)=216000(元)
基础养老金=(10000+10000×60%)÷2×15×1%=1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60%×8%×15(年)×12(月)÷139=622(元)
总的养老金=750+311=1822(元)
按照100%的档次缴费:
缴费金额=10000×100%×20%×15(年)×12(月)=360000(元)
基础养老金=(10000+10000×100%)÷2×15×1%=15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100%×8%×15(年)×12(月)÷139=1034(元)
总的养老金=1500+1034=2534(元)
可以看出将社平工资提高一倍后,不管缴费金额还是养老金的金额和将缴费年限延长一倍的结果是一样的。
虽然上面假设的数据比较理想化,但是也很好地验证了养老金的原则——“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当地的社平工资对养老金的影响。
养老保险按100%和60%的档次缴费,退休后两者的养老金比例并不是1:0.6,比例上的差距会更小一些。
但是会差多少钱,这个就和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社平工资有关了,并且在后续的养老金调整中,养老金的金额还会影响到每年的调整金额。
所以在自身的经济承受范围内,还是要尽量按高的缴费档次缴纳养老保险,这样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才能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