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于兴洪 周夏玥 文/图
7月20日上午,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南山区民政局、桃源街道办、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共同承办的2021年“我为长者办实事”事项清单发布会在南山区桃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举行。活动现场,还启动了深圳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养老服务需求基线调查,并为南山区桃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揭牌。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姜建军出席活动。
“我为长者办实事”事项清单发布
深圳市民政部门2021年“我为长者办实事”清单有哪些?记者在会上获悉,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市民政局聚焦老年人所急所需所盼,经过前期自下而上的研究、筛选,梳理形成“我为长者办实事”事项清单,推出12项重点长者服务事项。
其中,今年新开展服务2项,分别为:全市老年人口基线调查和改造智能水表远程监测。创新性改革服务事项3项,分别为:“无感申办”高龄老人津贴、居家适老化改造及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常态化开展服务事项7项,分别为:社区长者助餐服务、“家庭护老者”培训、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防范金融诈骗宣传、智能手机指导教学、特殊老年人守护服务、发行智慧养老颐年卡等。
市民政局局长熊瑛在发布会上逐一介绍了十二项实事的服务内容,量化规定了各事项成效目标和完成时限。例如: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全市户籍孤寡老人家庭智能水表改造全覆盖;居家适老化改造主要针对的是60周岁以上身体评估为中重度失能或8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计划全年开展500户;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计划到今年年底,每个区至少建成一家“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示范街道;智慧养老颐年卡承办银行已由平安银行扩展到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三家,服务网点456个,覆盖全市10个区。接下来,市民政部门还将整合各类敬老惠老志愿,逐步实现颐年卡全领域应用等。
她强调,“我为长者办实事”事项清单不仅是今年市、区民政部门推进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更是我市民政系统向老年长者们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市民政系统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好落实,持续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解民忧、暖民心,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启动全市老年人口现状和需求普查
作为今年新开展的主要服务活动之一,深圳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养老服务需求基线调查7月20日正式启动。此次调查是我市第一次全面开展老年人口现状和需求普查活动。活动由市民政局联合市委老干局联合开展,通过面向全市户籍老年人开展普查、面向常住老年人口开展抽样调查,建立老年人口现状和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机制,摸清老年人口底数,监测老年人口现状、养老服务、老年教育需求,形成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库。为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提供数据支撑,满足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
深圳市老年人口现状和养老服务需求基线调查对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7月20日启动会现场,深圳市慈善会向参与调查的老年人每人捐赠了一份“老有颐养”定制礼品。
桃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启动运营
活动当日,由南山区政府联手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建设的“907”惠民项目——桃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启动。该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坐落于南山区留仙大道朗麓家园综合楼内,设有养老床位30张。
桃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是南山区首家街道级长者服务中心,将与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长者家庭等实现“服务与管理”双向联动,构建四级服务网络模式,让长者实现家门口养老。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长者服务中心功能齐全,可满足长者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其中,“适老化样板间”“智慧养老展示体验区”引领了理想的养老生活场景,助力打造高品质、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机构。
下一步,南山区将继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构建网点科学、均衡布局的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便捷享受“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的优质服务。
防范金融诈骗小课程培训现场开课
为提高老年人防范金融诈骗的安全意识,保护老年人经济财产安全,为老年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深圳市民政局在发布会活动现场组织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小课程培训,并邀请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宣传员李苑娴警官作为讲师现场授课。接下来,深圳各区民政部门还将联合公安、街道、社区等持续开展老年人防诈骗知识宣传,切实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延伸阅读:
南山潜心躬耕力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南山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下,南山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精细化发展。通过整合辖区场地资源大力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致力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全面覆盖、纵横协同、便捷高效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预计到2021年底,南山区将建成3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10家社区长者服务站;针对性开展特殊老人“一键紧急呼叫”服务、“养老服务先进典型”评选、老年人心理关爱等多元优化特色助老服务;以“1+1+N”机制为抓手,试点开展“老伙伴”互助养老服务,探索构建“银龄智库”、组建老年志愿者“星星火”讲师团、开设“陪乐康”互助养生营,重点解决社区老年人面临的精神孤寂、“数字鸿沟”、医养康养等痛点问题。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