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丁克一时爽,老了没人管”,第一代丁克已退休,晚年生活怎样了
2021-05-02 10:05  浏览:171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万的丁克家庭,还在呈现上升趋势。


丁克是一种婚后不要孩子的生活方式,一直备受争议。


反对的人认为:“丁克一时爽,老了没人管”。丁克就是年轻的时候活得轻松,等老了没人管后悔也就来不及了,最后落下了晚景凄凉的下场。现实真的如此吗?




67岁丁克老阿姨身体还硬朗,财产却被亲侄子惦记


第一代“丁克”蒋阿姨今年67岁了,退休后每个月工资七八千,住在养老院里生活品质还是很高的,还有同龄人一起谈天说地,选择做了丁克,没有子女养老感觉也没什么。


蒋阿姨的侄子最近总是要养老院跑,还大包小包地拎东西。很多人都误以为是他们是母子关系,都说蒋阿姨好福气,有个孝顺的儿子。




蒋阿姨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解释了几次是侄子,后来索性就不解释了,感觉这样也挺好的。自己无儿无女,侄子确实算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了。


侄子还主动提出,要将蒋阿姨接出养老院,以后给她养老送终。蒋阿姨看到这样热情的侄子,有些动心,还没等答应,侄子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原来蒋阿姨在老家的房子要动迁,最近这么殷勤的往养老院跑,就是希望让蒋阿姨将房产送给他。




他当面对蒋阿姨说:“反正你也也没有子女,我是你最亲的人,房子不给我难度便宜外人?”


蒋阿姨气的当时就把侄子赶了出去,有些庆幸还好没要孩子,要是遇到这样的“白眼狼”,自己老了也不好过,总被惦记着。


第一代丁克已退休,晚年生活怎样了


像蒋阿姨这样“丁克”生活,步入晚年的人还有很多,虽然没有孩子陪伴,但生活质量也不见得像是反对人士“预言”得那么差。




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出现了丁克家庭,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受到了影响,一批思想更开放的知识分子,选择了成为丁克。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第一代“丁克”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们的晚年生活分为这三这类:




1)养老公寓安享晚年


丁克通常是学历比较高,思想比较开放,对于养育子女没有把握,想要轻松过自己的生活,不想将生活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一般都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退休之后也会有足够支撑日常开销的退休金,可以挑一些环境好的养老公寓,作为自己养老的方式,就像蒋阿姨这样。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养老公寓里还有专业的护工照顾,晚年生活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2)请看护照顾自己生活


还有一些经济独立的丁克夫妻,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不过多年下来有一定的积蓄,不仅有房有车,还有存款,即使身体不好重病在床,也可以花钱雇佣专业的护工照顾。




专业的护工,有的时候可能比亲生子女照顾还周到。所以,预想丁克晚年凄惨的反对者,可能要觉得失望了,丁克的晚年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3)侄子侄女照应晚年,财产留给亲属


有些丁克虽然自己没有子女,但跟兄弟姐妹的家庭走得比较近,将侄子侄女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感情很好。




等到年纪大的时候,侄子侄女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晚年生活的重任,丁克老人也愿意将自己名下的财产留给照顾自己的亲属。


双方既有亲情的羁绊,又可以达成共识各取所需,晚年生活也不会差。




丁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愿不愿意在于个人意愿


传统观念觉得结婚生子才是正途,对丁克的生活方式很不理解,觉得他们不愿意要孩子是自私,只顾自己享乐。


很多丁克家庭不想要孩子,很多是没准备好,或者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能教育好孩子,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




曾经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街头采访,问题是:“如果家人不干预,你想生几个孩子?”采访的结果是有70%的年轻人不想生。


如今是多元化社会,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丁克也是其中的一种,愿不愿意还是要看个人的意愿的。


如果没有家人的干涉可以自由选择,你会选择丁克的生活方式吗?


发布人:041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