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燕子,有句俗语:“养儿防老”这句话已流传了有几千年,从以前封建时期到现在的社会,很多的家庭都有一些“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些心理的作用都和“养儿防老”这句俗语是分不开的。包括在农村,很多的家庭的遗产继承包括财产之类的都是分儿不分女的。“养儿防老”已成为老人心中的一道希望。在现在这个社会养儿真的能防老吗?今天咱们要讨论的是这样的一个话题:城市老人养儿女,农村儿女养老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要说起这个原因,还要从以前说起,在城市的老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城镇职工开始大范围的纳入养老保险范围。从哪个时候起,他们每个月都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还要的在年轻的时候缴纳的商业养老保险。一直到退休的时候开始领取这些养老金,就拿一线二线的城市来说,每个老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可以拿到五六千,有的甚至七八千都有,在加上一些商业保险的养老金,算下来每个月甚至拿到小万把,夫妻两个甚至能拿到20000元左右,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的最少的也能拿到2000左右,每个月那么多的养老金是花不完的,
有的老人出去旅旅游,因为这些老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吃过苦,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这么些年下来也存了不少的钱,这些钱有一部分用在了自己的养老身上,多余的部分,帮自己的儿女分担给压力。这些帮忙逐渐变成了部分年轻人的心理渐渐的产生了一种依赖。久而久之,演变成了这种儿女不工作,变成了老人养着。
说完城市里的老人,现在在说一下农村的老人,相信在农村待过的都非常清楚。农村人不是国家人员,没有正式的工作,当然也就没有退休这样一说了。农村老人种了一辈子的地,种过地的都知道,一亩地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在碰到灾年,颗粒无收,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又上哪能存到钱呢?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除了种地,根本没有其他的出路,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有一部分有眼光的农民才开始外出打工挣钱。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存了一些钱,在盖房子,供子女读书,给儿子娶媳妇,定亲,彩礼,娶妻生子,随份子,请客送礼,日常开销,生病住院,种子化肥,农药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钱。农村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挣的些钱全部都花了个精光,没有欠债都已是不错了。因农村老人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在年老的时候是连养老金都没有的,每个月最多只能领取105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105元放在现在够用吗?
常听老人说,人一旦老了,有多难,只有有一天你老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里面的辛酸。遇见儿女孝顺的还好,如果一旦遇上不孝子,那老人的晚年生活可就惨了。再说了这几年物价那么高,老人又失去了挣钱的能力,不能自理,又没有收入来源,住院费又那么的高。自然需要儿女们来照顾了,虽然儿女们有困难,但毕竟是自己的父母,总不能看着不管吧?再说,他们手里没有钱又怪谁呢?难道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劳,好吃懒做,还是乱花钱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的地不挣钱啊。不挣钱确养活了亿万万的人啊,他们任劳任怨,可曾埋怨过半分。
最近几年,农村的养老难的问题已突显出来,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了。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仅够买盐吃,基本是是杯水车薪,无足于事,靠儿女养老也指望不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非常的大,他们不仅养孩,还要面临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等等,自己就应接不暇了,造成了每年的生育率逐渐的减少。所以农村的养老最好能涨到400元,这些老人的生活才会有基本的保障。在农村老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谁也靠不上,只能靠自己。所谓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大抵也不过如此了”只有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挣点钱,趁着年轻的时候多打拼,尽量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多存一些养老钱。另外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买份养老保险。这样的话交够15年,也给自己的养老多了一份保障。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