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澎湃新闻发的一组数据,关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
据推算,目前中国累计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达到8000万-1.2亿,且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家庭分布在城市地区。
近年来,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步入老年,2020-2050年间,高龄独生子女父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日趋加重。
调查发现,被访的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独生子女父母中逾40%将来打算入住养老院,近35%不打算入住养老院,近25%的被访者则“不好说”将来是否去住养老院,尚处于不确定状态。
也就是说,高达65%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情况下,难以负担养老的压力。
其实,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
北京大学人口学者郭志刚、复旦大学人口学者王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人口学者蔡泳在合著的《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中判断,当一个届时独生子女满10岁时,如果生育政策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基本可以视为就是终身独生子女。
按照这个口径,他们估计,全国30岁以下人口中独生子女数量为1.5亿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预测专家王广州运用人口抽查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模型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的总量在1.45亿,这个数据和郭志刚等人的统计差不多。
如果按照1.5亿独生子女家庭计算,若仅计算独生子女与其父母,按照3人的家庭规模,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的人口就有4.5亿之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因此,给这个群体增收,减轻他们的负担,既有助于缓解全社会的“抚养比”压力,又能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毕竟,只有一家人的收入预期足够稳定,房贷偿还及时,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才能保持平稳。
事实上,国家对于这个群体的政策倾斜力度很大,但很多人不够了解,今天,咱们就一次说清楚,独生子女家庭注意,今年已经马上到年底,明年起,别再忘了领钱,最高上万。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可按照各地的有关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
例如,拥有武汉地区的本地户口并遵守了计划生育,且在2001年1月1号后退休,没有领过其他省奖励的,每人可以一次性领取3500元奖励,那么父母两个人就是7000元。
若是上海的独生子家庭,家中每人可以领取5000元的养老服务补助,这么算下来三口之家的补贴最高就能突破1万元了;深圳每个月60元;广州是每月80元。
佛山已经提高了奖励标准:有独生子女证的每人每年补贴2400元,相当于每人每月200元。
为什么这么多地方的补贴标准都不一样?
原因在于,央地财政事权责任划分方案指出:高层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不过,并没有公布具体的补贴标准,因此,大部分地区的补助金额都不同,想了解的可以去当地有关部门去了解。
除了现金补贴的政策优惠外,社保新规下,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可以更有尊严地老去,1.5亿家庭的3亿父母们,养老问题不再犯难。
上个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和财政部发了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意见,继2016年6月开启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后,正式启动第二轮试点。
目前,除宁夏、青海、西藏、海南之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有一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
什么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根据解释,是指“通过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
也就是说,这些已经实行社保“第六险”的试点城市中,独生子女父母如果参保,就可以领到另外一份新补贴,一旦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补贴就会以现金或服务的形式兑现。
央视评价称:此次社保新规,是每一个人生命末端的重要保障,使每一个人可以有尊严地老去。
显然,不管是补贴现金,还是针对养老问题出台的社保“第六险”,都是为了减轻独生子女肩上的负担,让这个曾经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的群体“老有所养”,才能体现我们保障体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