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档案不全也能影响养老金?千真万确!退休后可能少领一千多块钱!
2020-11-03 22:53  浏览:12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现在年轻人都在渴望退休,好像退休后就能随心所欲,就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诗和远方,尤其是不理解为什么好多老人明明已经退休了,却用要再找一份工作,让自己那么累,就不能闲下来享受享受生活吗?

老丈人是退休工人,上班的时候操劳了一辈子,收入也不错,退休后待遇也挺很,但有一点却总是让他心里郁闷,自己和同事都是39年的工龄,岗位也是一样的,但退休后的养老金却比别人少1300多块钱,到底怎么回事呢?


最后终于找到原因了,因为他的档案资料里少了材料,所以造成了视同缴费年限无法认定,缴费年限比别人少很多,所以才少领1000多块钱养老金!

一,视同缴费年限是怎么认定的呢?

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随便就可以认定的,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般符合三项条件就可以认定: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必须是原国有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原干部和固定职工;原工作时间必须符合国家计算连续工龄的政策规定:除此之外,上山下乡的年限,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在实施军人保险制度前的军龄等都可以计算成视同缴费年限。

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档案一般都是手写,材料也经常出现不全的情况,很有可能造成无法认定缴费年限的情况,这样一来,养老金也会比别人低很多,如果能找全自己的档案,还有机会认定缴费年限,令更多的养老金,如果找不到,那只能认倒霉,也就无法领取过渡性养老金了!


为什么养老金会低这么多呢?

如果实际缴费年限相同,自己却低不少,那只能说明你少领了一份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年限+特殊工种折算年限)*1.4%,过渡性养老金比基础养老金显然要高一些!

总体来讲,现在的央企国企银行等单位对档案的保管都比较完善,对员工的档案也比较重视,而私企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差一点,很多人的档案在毕业后只能保存在人才中心,有可能很多年都放在那里,这其实不能怨私营企业,因为他们没有档案保管权限。

如果视同缴费年限不能认定,就等于比别人少缴费很多年,也就是说,在退休前必须要准备好材料,以便证明自己的视同缴费年限,才不至于让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比别人少一千多块!


发布人:f94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