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来自网络:
记得一个朋友跟我说过,有天她问她丈夫“如果我现在死了,你会怎样?”
她丈夫是全国知名的外科医生,中年事业有成,非常冷静的回答“如果你现在去世,儿子倒霉;如果你60岁后去世,我倒霉。”
朋友给我电话诉说心里的不舒服,但这确实是事实,也许她丈夫见多了生老病死,才会说实话,而她有点接受不了,我给她讲了一个发生在我老家真实的事情。
(一)空巢老人的孤独
张大爷的老伴前几年胃癌过世,唯一的女儿又嫁到了外地,自己虽然是教师退休,每个月退休金将近8000元,在一个三线城市晚年衣食无忧,但内心的孤独无人诉说。
自从老伴去世后,他的女儿给她雇佣了一个保姆,照顾他的起居生活,老爷子的退休金足够他和保姆两人的日常开销。
在最孤独的那几年里,一直是这个保姆的陪伴和细心的照料,让张大爷慢慢忘记了丧偶的痛和晚年孤独的滋味。
女儿虽然经常电话慰问,但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很少过来看望张大爷。
保姆虽然农村出来的,为了供孩子读书不得做保姆,尽心尽责照顾张大爷,饭菜按他口味做,每天按摩泡脚,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晚上陪伴老爷子遛弯,老爷子有高血压,定时体检,按医嘱吃药。
对于今年已经68岁的张大爷来说,这样的陪伴和照顾让他慢慢喜欢上这个保姆,知道她丈夫早亡,自己供养儿子读书,很不容易,自从老伴过世后,将心比心的感同身受。
(二)黄昏恋想再婚,子女和财产继承是迈不过的坎
张大爷也开诚布公地跟保姆说自己的想法,各取所需,他想娶保姆,只要对方不嫌弃自己年纪大,照顾他到入土那天,条件可以商量。
保姆这几年和张大爷的相处,虽然对方比自己大了快23岁,但物质条件优越,对自不错,还是退休教师,想到儿子才刚上高中,自己背井离乡来给人做保姆,为的就是给儿子大学攒学费,她也有点心动。
于是她提出三个条件:
1、给她在这个城市买套二居室住房,写她名字;
2、把她儿子转到这个城市来读书,户口落在张大爷家;
3、张大爷遗嘱里必须继承人有保姆的一份,和女儿平分。
张大爷觉得虽然再婚是自己的事情,但涉及到遗嘱问题,还是给女儿打了电话,没想到女儿非常激动的反对。
女儿明确告诉张大爷,这个保姆只认钱,她非常后悔给父亲找了保姆,早知道就接过来照顾,并威胁张大爷如果他再婚,从此就断绝父女关系。
(三)老人精神的需求有时候比物质重要
张大爷跟保姆认真谈了这个事情,把他女儿的态度告诉保姆,保姆也很坦诚,知道张大爷娶自己肯定是觉得她现在年轻,能伺候张大爷至少20年以上,她现在也45岁了,丈夫早亡后,内心一直想过安逸的生活,有个依靠。
各退一步,可以婚前公证协议,只要保姆尽责伺候张大爷到入土那天,现在房产就归保姆,第一条房子可以不买,但儿子必须转到同一个城市生活,这样她才能安心和张大爷生活。
张大爷也觉得保姆人实在,他年纪越来越大,活一天是一天,跟遥远的女儿比起来,眼前的日子,舒服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是他最看重的,即使这样的再婚是明码标价,但对他而言,用一套房子换一段安逸的晚年生活,有人陪伴是值得的。
守着一堆钱,自己死后,这个房子女儿也只会卖掉,根本不可能回来居住,不如用这些物质换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老年丧偶,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才能明白张大爷的孤独和苦楚,他庆幸自己有条件换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个人陪伴和照顾远比女儿的电话实在得多。
(四)常回家看看,子女无法懂年老父母的孤寂
张大爷这样的老人有很多,有的可能身体都不能自理,有的没有经济条件,但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摆在眼前,不是所有夫妻都能都到老来伴的。
朋友的丈夫说的没错,60岁以后丧偶受罪的就是自己,儿女反对大部分都是考虑财产分割的问题,而很少真正关心老人的需求。
还有很多老人没有张大爷这样的物质条件,儿女大了不在身边,身体健康的时候还能自理,一旦有了病痛,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即使子女回来,由于工作也不能常伴身边,最后要么请保姆要么去养老院。
现代人做不到古人说的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也是一心为孩子着想,不耽误孩子的前途,自己忍受年迈丧偶后的孤独。
有些子女担心张大爷的这样的做法被别人骗财,并不是贪图父母的财产,有时候老人这样的黄昏恋和很多各取所需的婚姻是相似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
最幸福的就是夫妻相伴,那个走在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