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农民,为了能让他们安享晚年,我从资产配置方面给他们做了一些规划,核心的目的是让他们的日常生活能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
我原本想给他们买一个小两居的房子,让他们从农村搬到城市里住,奈何他们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不习惯,还是回村里住,毕竟他们生活了大几十年的地方,确实要习惯的多。
要让父母每个月有被动收入,而不是让子女每个月凑养老钱,因为短期凑是可以的,都会准时给,但架不住时间长,所以还是要让父母手里有钱。
按照我们当地的目前物价,他们两个人每个月的生活费1500元就可以生活的很不错。因为才是是院子里中的,吃不完,西红柿、茄子、辣椒、大蒜、黄瓜、香椿等;自己养了几只鸡,鸡下的鸡蛋也吃不了;因为上了年纪,大鱼大肉吃不动,主要是心理不想吃;因为年龄在那里,日常随礼往来等都是我们出钱;家里还有10多亩地,都只种粮食,全程都是机器来完成。主要的花费是父亲抽烟,不想做饭了就到集上买点早饭,包子、油条、稀饭。所以一个月1500过的是很舒服的。而没有钱的老年人可能出去吃个早饭就觉得贵,舍不得。每个月1500元,1年就是1.8万元,考虑上年龄要吃一些小药,估算到每年综合消费2万元。
这些年他们也攒了有30万左右的养老钱,然后在我的主导下,我们做子女的一起凑了20万,凑个整数50万,然后开始配置到金融产品上。我分批给父母买进了国有银行股以及按月分红的债券基金。这样每年综合收益可以达到5%,每年被动收入保底是2.5万,实际到手的分红比这个要高。这里不考虑市值问题,因为我这样配置的目的是要求稳定的现金分红,而不是本金的增值幅度。因为银行股分红集中在每年6-7月份,所以,会把红利转到另外一张生活消费卡上,是一个活期账户,这样每个月固定的取出2000元做这个月的生活费。另外,逢年过节、过生日,我们做子女的也会给他们发红包。这样一来,每年还有结余。
尽管父母是农民,没有退休金,但通过稳健的投资组合,父母每个月也有2100元左右的稳定投资收益,保证了他们晚年生活的稳定。要补充的是,农民没有退休金,但现在政府每个月发的补贴在100元左右,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农民养老,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父母是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都很节省,不该花的钱绝不乱花,这是中国父母的优良传统。
总结:父母的养老问题最核心的是经济问题,如果父母的养老问题没有规划好,孩子们之间也会闹矛盾。父母也都理解子女的不易,在大城市打拼也很辛苦,父母也都想着给子女减负,不想拖累孩子。所以我们做子女的要给父母规划好晚年的经济问题,让他们能有稳定的现金收入。大家觉得上述方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