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村养老调查④|延庆区:邻里互助点,给老人“稳稳的幸福”
2021-07-24 02:00  浏览:40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延庆区


邻里互助点


给老人“稳稳的幸福”


延庆区老年人口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3.1%。由于城镇化、独生子女化,延庆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巢、独居老人。他们居住分散,养老服务机构难以全面覆盖,随着年龄增长,居家养老存在一定困难。今年,延庆区探索建立的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模式,正在寻求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望打通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邻里互助


有了家的味道


01


7月2日,一场雨后,云净天清,空气中透着凉爽,远处的山峰被白雾包围,隐藏在雾里的青松,透出参差的绿。延庆区八达岭镇的山区景色宜人,位于长城脚下东沟村村民翟树兰家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氛围舒适温暖。让老人笑意浓浓的不是亲友,而是来自农村邻里互助点的志愿者们。


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居住分散、养老服务机构覆盖不足问题,今年,延庆区依托老年幸福餐桌、村委会,开展农村邻里互助点建设,为其周边的兜底保障老年人提供基本居家养老服务,确保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有人关心、突发事件有人帮扶。


“一个人生活真是闷,我就希望有人陪我聊聊,他们来了,家里有了烟火气儿,有个家的样子。”69岁的独居老人翟树兰看着志愿者,打心眼里乐呵。当天上午,东沟村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志江带着志愿者王霞、张丽颖走进老人家中,给老人打扫卫生。


“说是打扫,老人自己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不需要我们多干什么。我们过来只是干些需要体力的、爬高登梯的活,主要还是跟老人说说话。再者这几天连着下雨,不进家门看看,根本不放心。”李志江直言。


农村有了邻里互助点,把养老变成容易的事情。志愿者们的助老之心,让老年人实实在在感到了幸福。


77岁的岔道村村民孙秀兰想吃饺子了,岔道村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赵海菊带着3名志愿者来到老人家中,和面、剁馅料,大家分工有序地开始忙活儿。




八达岭镇岔道村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和77岁的服务对象孙秀兰一起包饺子。


小浮沱村老年餐桌开饭了,该村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彦霞带领志愿者为12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送餐过程中,得知86岁的李土英有理发需求,杨彦霞马上安排志愿者上门……




小浮坨村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彦霞把老年幸福餐桌刚做好的饭菜送到84岁的李元浦家。


“现在,老年人不愁吃不愁喝,就缺精神慰藉。”八达岭镇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高伶俐表示,为老人们提供居家服务并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要求,主要还是看自己的眼力见儿。房间里乱了就帮忙收拾收拾、有需要搬动的东西就搭把手、汛期时查一查用电安全、下雪时帮忙扫扫雪、过年过节时说上几句暖心话、老人情绪低落时陪着聊聊天、老人娱乐少又喜欢热闹的就给老人唱红歌……


正是这些看上去微乎其微的“小事儿”,一步步拉近了老人和志愿者的距离,一点点赢得了老人的信任和依赖,用老人自己的话说,“获得了稳稳的幸福”。


补农村养老短板


再建50个邻里互助点


02


老人们老有所养、心情舒畅,志愿者们也干得乐在其中。


“都是乡里乡亲,乡邻照料距离近、心也近,我们都把这些老人当自己的家人,更何况论村里的辈分,我们几乎都是沾亲哩。”说这话时,高伶俐语气中满满诚意。现在,八达岭镇有100多位像她一样的邻里互助志愿者。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奔忙在山村里的志愿者们,让老人身边多了一份浓浓的关怀。如今,八达岭镇15个村、1个社区都试点建设了邻里互助点。八达岭镇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谢爱华介绍,为老人提供互助服务的志愿者都是厚德润妫川服务队的志愿者,在邻里互助点建设之前,志愿者们就为老人提供类似的服务。有了邻里互助点,服务群体扩大了,除了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特困、低保、失能失智以及重度残疾群体也被纳入进来;服务更加规范,队员们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服务档案。


今年,延庆区共试点建设邻里互助点50个,其中八达岭镇16个、康庄镇22个、旧县镇12个。


邻里互助点如何运行?延庆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的张超介绍,以村为单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依托老年幸福餐桌、村委会、邻里互助服务队等服务力量,精准确定服务对象,原则上每个邻里互助点服务对象不少于10名老人,每个邻里互助点确定3名邻里互助服务人员。


50个邻里互助点对接500余名老人。根据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服务标准,开展巡视探访服务、养老顾问服务、生命体征监测、基础居家服务、转介服务等。


“目前,老年人需要的多是基础居家服务。对于老年人提出的志愿者无力承担的服务需求,我们要求志愿者及时向乡镇反映,乡镇要安排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或安排转介服务,并跟踪记录服务解决情况,切实提高服务实效和老年人的满意度。”延庆区委社会工委委员、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晓云介绍,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地域特点,可以开展其他个性化服务。


张晓云表示,长期以来,在农村开展项目,如何调动村民自身的力量,避免过于依赖外界,一直是困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问题。基于此,延庆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着力挖掘和培育村里内生力量。经过调研,发现低龄老年人和留守妇女这两个群体是比较核心的力量,所以挑选这两个群体的优秀志愿者作为邻里互助点的服务人员。


邻里互助点建设,满足了农村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多样化需求,将被动等待老年人入院(站)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开展服务,为创新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出了有益尝试。明年,延庆区将在今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设50个邻里互助点,把更多的温暖送到老人的周边、身边、床边。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张美荣


图片:《北京社区报》记者 任晓宇


编辑:边卫 安安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推荐阅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亮清单 践承诺 31项为群众办实事任务陆续见成效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举办“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讲暨“两优一先”表彰活动


今年本市将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来源: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发布人:b01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