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带着鲜明时代特色的全新职业也随之出现,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代驾、跑腿小哥等,这些岗位上的人群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成为了行业发展和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
但就是这些新兴职业人群,多年来却面临着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养老保障,在传统的用工模式下,员工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依法缴纳五险,为员工提供包括医疗、养老在内的多重保障。但在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些职业里,采取的往往是灵活用工模式,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只需要通过线上注册和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这和传统的雇佣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而在一些专职司机和专职骑手中,与他们签订合同的也并非是互联网平台本身,而是第三方的劳务合作公司,事实上也极少又能够为他们购买商业及养老保险。这部分的人群未来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在年岁渐长不能够再从事相关工作,又如何来保证他们的老年生活,这个问题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来自于北京商报的消息称,日前《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已经正式对外公布,对于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这样的灵活用工人群的养老问题,也许将带来新的解法。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显示,专属养老保险以养老保障为目的,60岁以上年龄可领取。其与传统的养老保险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可通过这种方式为一些新兴业态就业人群及灵活用工人群依法合规购买专属养老保险,同时还规定积累期不得短于五年,领取期不得短于十年。
据了解,该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将于3月1号起在北京、浙江两地展开试点。
对于外卖骑手及网约车司机群体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但同时需要冷静思考的是,能否真正享受到这项服务,还得看背后的互联网巨头们是否愿意为这笔支出买账。
以滴滴出行为例,去年滴滴曾公布过一项数据,目前平台上共有 1166 万名网约车司机和17.95 万名代驾师傅,刨去兼职从业人群,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用工基数。如果为这些人全部购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那对于企业来说,无疑会增加一笔不小的支出。
按照过去平台购买意外保险的方式,这笔支出也可能会存在由平台通过合规方式转嫁给从业者自己承担的情形,这其中的利益博弈,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尝试与磨合。
在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底层的从业者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他们年华逝去、垂垂老矣的时候,平台又是否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呢。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科技巨头在资本市场上屡创新高,但当投资者们都赚得盆满钵满时,多分出一些利益给到司机和骑手们,或许比一些浅尝辄止的服务保障更能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