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心智。没有长远的目光,只看得到眼前的得失,这样的人是没法让自己真正过得自在顺意的。
做人不能忘本,也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未来的事情我们没法预知,人心我们也很难看透,谁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谁又能保证自己以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呢?
愚昧的人心心念念都是自己,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成理所当然,别人一旦不满足自己的要求,便会对对方产生不满。
然而他们并未想过,别人并不欠他们什么,也没有义务去满足他们无理的要求。
01
我公公有俩儿子,他们结婚时都没有让他花一分钱,彩礼和酒宴的钱都是他们自己出的。我老公和他弟弟都挺争气的,日常生活开销都是他俩出,公公的积蓄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花。
婆婆在几年前去世了,自那以后,公公便一直在找对象。对于这件事,我们也都随他,并没有去阻止和反对。最后,公公找了一个同市的阿姨,决定跟那个阿姨领证。不过答应结婚之前,那阿姨提出了一个条件,那条件是要公公买新房。
公公靠自己是买不起房的,毕竟他的养老金不多,何况他早早就不工作了,积蓄也不是很多。于是公公要求两儿子给他买套房,儿子也是答应的。但公公又说房子要写他一个人的名字,对于这个要求我老公和他弟弟没有同意。他们说,房子谁买的就写谁的名字。对于这一点,公公也不答应。
买房子写他名字这是其一。第二,公公还要求在那个阿姨的儿子结婚的时候,给他儿子30万。然而,这30万不全是公公自己出。他只出10万,剩下的20万两个儿子各出十万。这个要求简直无理,老公和弟弟都没有答应。双方因为此事爆发了争吵,但是谁也不能说服谁。
老实说,我无法理解公公这么做的缘由。他的两个儿子对他并不差,吃穿用度也没有苛待。我想来想去,也只能归结于人心的贪欲,以及公公的自私。
02
最后还是公公妥协了,但他也借此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他说不买房、不出那20万也可以,但是他要住俩儿子空着的一套新房,并且每个月拿出5000生活费给他们。
老公和弟弟觉得5000生活费太多了,况且我们自己一家人一个月也没5000的生活费。然而公公却说住上海消费水平高,5000一个月已经算低的了。俩儿子连这点要求都做不到,也不知道体谅自己,公公觉得很生气,也很失望。一怒之下,要断绝父子关系。还说,以后也不用给他养老了,他不需要这样不孝顺、不原谅长辈的儿子,有继子给他养老就够了。
但是,后来公公还是带着那个女的去俩儿子闲置的新房住了。只是他们搬进去住了,却没跟我老公和弟弟打招呼。因为之前公公吵着闹着要断绝关系,父子双方闹僵了。
老公和弟弟知道他们不打招呼就搬进去住了,到底顾念着他是长辈、是自己的亲身父亲,没有把他们赶出去,只当什么也没发生。我们这些家眷也不是多事的人,既然丈夫这么决定了,我们便也随不多置喙。
03
然而,他们搬进去不到两个月,那阿姨就回去了。至于她回去的原因,我公公跟我老公说,那阿姨不尊重他。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家务活都应该由女人去做,她却让自己也帮忙去做。有时候他正看着电视,她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把台切了,或者直接把电视关了……
说话也阴阳怪气的,说他连自己的儿子也教育不好,养这么大了还跟自己亲爹闹矛盾。还说房子的空气不够好,她总闻到一股怪味。离市中心也远,她出门都不方便……说来说去,无非是不满意公公提供的条件。
不过,这些都是公公的一面之词,从头到尾都是他在说而已。那个女人啥也没说,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也不知道。
两个人分开之后,关系好像淡了不少。不过,我偶尔还是能看到公公和那个阿姨在一起的身影。可以肯定,他们还在断断续续地联系,关系并未断绝。他们如何,我们已然不怎么关心。除了定期给公公一些生活费、偶尔去那个房子看他一眼,尽一下赡养的义务,其他时候我们是没有联系的。
很多因果都是对应的。父母造作在先,那就不要怪子女不孝在后。别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拿自己当一回事,难道我们还要上赶着去讨好吗?
大多数人都希望家庭和睦,一家子平安喜乐。矛盾、争吵、算计等负面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发生。但是,要想避免这些,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只有一方付出和包容是不够的,也不公平。
我们也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得失,也不要一心只想着自己。父母安分守己,不给子女添麻烦;子女敬爱长辈,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
-END-